新闻记者究竟应该代表谁,本来不是问题。新闻记者只能代表自己及其所在的新闻媒体。不管新闻记者所在的媒体秉持怎样的立场,也不管新闻记者所在的媒体代表社会哪个阶层,新闻记者只能以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身份,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但是,在不久前的伦敦20国金融高峰会上,这个问题变得模糊起来。一位中国记者在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问时表示,他的第一个问题代表中国,第二个问题代表全世界。
当然,新闻记者之所以这样提问,是想把国内政治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联系起来,从而迫使奥巴马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立场,但是,新闻记者自称代表全世界,显然属于画蛇添足。美国总统直言不讳:“衡量我的标准,就是要看我是否能有效地满足美国人民的需要和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奥巴马借此问题,公开向美国人民表示决心,进一步展示负责任总统的政治形象。
新闻记者的本意或许是为了鼓励奥巴马在公开场合高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口号。然而奥巴马借此机会谆谆告诫美国人民,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和生产力有副作用”。而且奥巴马不忘记安慰本国人民,他提醒“会有人因为贸易协定而遭受损失,会有公司因为自由贸易而关门倒闭,政府如果不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这些企业转型,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就业机会,那么久而久之,就会让这些人陷入只顾自身利益的狭隘的观念之中”。(以上引文出自2009年4月15日《青年参考》)
中国新闻记者“代表全世界”提出问题,只不过给美国总统提供了公开向美国人民发表演讲的机会。这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新闻记者的问题没有直指要害,虽然试图让美国总统陷入两难的境地,但是却给了美国总统自由发挥的余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总统善于借助国际场合,向国内民众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世界是由不同的国家构成的,所以,美国总统代表本国的利益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少数国人头脑深处有不切实际的“世界主义”,他们动辄试图“代表”全世界,其实他们不知道,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处理好本国的事情,是一个国家领导人最重要的责任。
从表面上来看,新闻记者代表中国或者代表全世界,凸显出自己的主体地位。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把自己打扮成全世界“代表者”的做法,恰恰是一种缺乏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性是以人格的独立性为前提条件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就不可能有独立的主体,或者说,独立的主体就意味着独立的人格。新闻记者只能“代表”自己,或者“代表”自己所在的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代表中国,更不能代表全世界。
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新闻记者越来越多的出入国际场合,与其他国家的新闻同行同场竞技。假如中国新闻记者动辄代表全世界,把自己在国内培养成的政治思维习惯,在国际记者会上流露出来,那么就会损害自身的形象——说到底,新闻记者的采访素质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新闻记者可以把自己看作是自由职业者,但是,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的注册国,新闻记者也有自己的祖国。如果以世界公民自居,而彰显自己的中立或者独立性,那么,就会贻笑大方;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国家公民身份,以此来凸显自己的爱国立场,那么,有时候就会显得过于僵硬,不符合新闻记者的身份特征。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可以表明自己所在的国家,也可以表明自己所服务的新闻媒体,但是,新闻记者必须充分地意识到,新闻记者是以自己的问题作为武器,以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如果在提问的时候越俎代庖,那么,不仅会显得过于突兀,而且会由于过分强调自己的政治立场,在国际新闻界失去公信力。优秀的新闻记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政治观点,在无形之中通过提问,尽情地宣传自己的价值观。
本文似乎有些吹毛求疵。对于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记者来说,闹出笑话在所难免。笔者不是求全责备,而是希望中国的新闻记者走出国门之后,尽快改变观念,不要把国内的思维定势带到国际场合,因为那样做不仅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更主要的是,会给后来的中国记者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新闻记者究竟应该“代表”谁
评论
3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