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已经到来


 通过生物工程培殖优良品种可能获得的是传统生物量的3到4倍

    主持人:您刚才前面讲到生物质能源产业对生态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您所提出来的这些理念正好和我们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那是不是可以说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呢?

    陈义龙: 生物质能源的诞生地是在农民的田间地头、荒山荒坡、沙漠、荒漠这些地带,我们国家的可开发潜力很大,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我们国家的荒山、沙漠地带、盐碱地可以进行种植能源的大约还有29亿亩,同时我们在黄河以南地区这些地方还要大量的产业未被改造,我们在26亿亩的林地里面还有10亿亩,如果我们把这29亿亩全部进行种植生物质能源进行集体培植,每年大概可以获得26亿吨的生物质秸秆量,相当于13亿吨标准煤,可以接近6亿吨石油,这就标志着带动的劳动力就业人口要超过5000万。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是5口人的家庭的话,这就相当于2.5亿人享受到了生物质能源开发的优势。

    生物质能源开发实际上是高科技,它和传统的种植业不一样,是要通过生物工程培殖优良品种,在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环境下我们可能获得的是传统生物量的3到4倍,这里面有资金投入、管理投入和技术投入,农民兄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搞传统农业的,是由一系列大的龙头企业带着资金、管理、技术和农民兄弟构建共赢的平台,未来这几千万农民兄弟变成产业工人,可以想象未来我们农村处处都是绿洲,沙漠地带也变成了大油田。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生物质能源需要的原料主要是来自农民的田间地头,但是很多地方农民还是简单地把秸秆一烧了之,烧完以后不但没有经济效益还污染了空气。我想这方面可能更多的还是需要基层政府的干部以及农村的技术人员去做一些引导?

    陈义龙: 我们看了也很心痛,这些宝贵的资源白白浪费掉了,而且污染了空气也污染了地表水。农民把这些3亿吨全部集中起来可以1年获得700多亿收入,现在都被白白的一把火烧掉了。同时还可以实现2.4亿二氧化碳的减排,现在这个也没有。所以真正核心的问题是要在技术和建设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上到位,国家再加大一些支持的力度,一定要从观念上接受这个问题,一定要告诉大家节能减排包括爱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教育,包括所有的新闻媒体要提倡这种崭新的生态观念,使所有的国民都知道这个问题。我们烧掉了这把火就对地球产生了负担,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负责任,对我们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这是我们自身要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站在这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主持人:特别是农民兄弟他们相对知识并没有那么丰富,毕竟他们了解到的东西也很少,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可以换成钱的。正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来以后对县域经济这块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想如果县一级的各级政府能够对生物质能源产业有一个清醒认识的话,能够在这方面多下一点功夫,多和农民宣讲宣讲,多引进一些这样的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陈义龙: 这点很对,如果我们县里面的领导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所有县域的经济开发都使用这个生物质能源,它不仅是对废弃物的再次利用,而且我们还会对整个土壤的改良和生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很可惜,目前这块的开发力度还小,但是如果能让所有的县域都认识到这点,由县政府积极推动,大企业参与,国家政策到位、动员农民兄弟一起参与进来,那这个产业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产业革命一触即发

 

    主持人: 您刚才讲到生物质能源产业在拉动就业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生物质能源的产业除了解决就业,在其他方面还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义龙: 这次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大家谈的普遍看法是由于美国的金融监管出了问题,金融的衍生品开发得过多导致失控,而实际上根本的问题不在这里,根本问题是在于人类整个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问题。因为这个只是表面现象,为什么金融衍生品种的诞生就破灭了?这是一个现象,推动金融衍生品的诞生就是人类的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了,它面临着很多危机,环境的危机、生态的危机、政治的危机、社会的危机,所有的危机都出现了,这也表示着我们要开始反思200多年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碳资源的过分使用,对我们整个生态环境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地球再不保护,我们整个人类就完了。

    目前全球都很恐慌,不知道什么产业、什么热点能够把这次的经济带着走出低谷,进入新的经济热潮。目前我的分析就只有低碳经济。站在历史的视角,这场危机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发展中国家应该清醒地看到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不应该模仿发达工业国的依赖于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应该抓住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机遇,迅速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由于低碳经济发展带动的相关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在这方面拥有了相对的比较优势,我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着力发展低碳经济,确保我国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并使之成为经济强国。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约为200年,石油资源可供开采年限不足50年,天然气资源可供开采年限为63年,因此,发展可替代性的再生能源将成为带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进入下一轮增长周期的核心产业。预计到2030年,全球在绿色能源的方面投资累计达到22万亿美元,可以预见,随着人类200多年高碳经济的结束,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革命一触即发。

   
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以此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中国与人类文明史上以蒸汽技术和电力技术为代表的两次产业革命擦肩而过,以电子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所引发的新经济浪潮,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如何迎接全球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这是中国政府和产业投资人所面临的重大考题。刚刚就职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催生一个新型产业,带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这正是对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复苏带来的强烈信号。

    我国已经出台了和即将出台的相关扶持新产业的政策有利于这一产业的迅速启动,更主要的是这一产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使我们开发可替代性能源的成本还不到发达工业国成本的1/10,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转型条件最成熟的国家,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该全力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培植出在这新产业领域里的国际领军企业,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低碳经济社会和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主持人:但是可能有些地方官员会觉得生物质能源这个产业是很好,不过见效慢,我们要如何打消他们这种疑虑呢?

    陈义龙: 我们国家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不存在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问题。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大量的农民工已经返乡了,这些农民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农民的概念,只要有适当的资金,国家把这个产业开展起来,比目前开发风能等其他能源条件都要好,而且来得快。同时,加上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和理念,我们的价值观从单一地追求经济效益,到现在讲环保意识,作为政府官员,要站的高看的远,要有时代眼光,为实现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历史贡献。

    主持人: 我觉得通过您阐述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对这个社会和经济的作用,我觉得也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

    陈义龙: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也有一种追求,做这个产业是我们人生的价值追求,就是我们保护地球,我认为这也必须作为我的价值追求。更主要的问题,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下,我们必须要集中所有科技界、企业界的人员来,让大家共同开发低碳经济,用高科技实现这个产业的未来优势。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问题和奋斗的目标。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带着一系列的追求进入这个产业,我们一定能够在技术创新、商品模式创新以及企业的管理机制体制上创新,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这个我也是坚信的。

    我们确实感到兴奋的是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比中国的条件还好,而且现在整个产业革命已经来临,商业模式已经成熟,不存在说这还只是一个设想的问题。只要我们国家在生物质能源这块,以现在的水平我们到2020年投入2万个亿,把40亿亩都种植上,这就实现了我们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目标。

    现在全球都在恐慌,任何一次经济危机必须有一次产业革命才能使它走入繁荣期,这次产业革命已经来临,就是我们以低碳经济尤其是以生物质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已经开始了。只要我们抓住这次机遇,大家就可以不用恐慌了,低碳经济已经来临,整个人类也会换一种模式来发展我们的经济。大家可以看到真正的希望已经来临,这个希望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到,因为发达国家要发展低碳能源至少要到2020年,也就是石化能源、石油价格每桶要到200甚至300美金一桶才会开发。恰恰中国在30到50美金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开始开发生物质能源了。这是我们国家几百年来巨大的产业革命,而且首先发展在中国,像我们这些企业多年研发的技术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们国家这个领域的企业已经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现在我们也是有准备而来的,并不是盲目地谈这个问题,只要国家迅速启动我们的低碳经济,这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而我们的企业正好起到这个产业的先行军的作用。

    主持人:陈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前景。谢谢陈总接受我们今天的采访,希望在不久将来可以看到生物质能源产业繁荣发展的景象。

    陈义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