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云计算”还是“云-端计算”


未来“云计算”还是“云-端计算”

本文节选自《互联网趋势》第四章:未来趋势和应用如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骆磊。

第四章内容是基于前三章的人机交互、软硬件、互联网及通讯的趋势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代表性趋势的详细陈述,因此未能在本文中对前三章的必要趋势进行再次陈述,请谅解。本文略有删节。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未来的计算机架构应该是从“端”(Client)走向“云+端”(Cloud+Client)。

 

张亚勤认为,所有的数据、服务和应用都依托于互联网“云”里,看上去很美,但很明显,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并不是每一位用户都能完全信赖隐藏在“云彩”背后的服务商,把有关个人隐私的数据上传到网络存储端。

 

不仅如此,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带宽、存储、计算都不大可能是免费的,完全基于 “云“的服务绝不会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从通讯的供求关系来说,虽然带宽在不断增长,但数据的容量也在同步增长,比如一部1080P的电影,基于国内现有的带宽条件便不大可能实现即时播放。

 

再从技术角度来说,客户端的计算能力强,才能带给用户更多精彩的应用。所以我认为“云服务平台+客户终端”的计算架构更可靠、更灵活,代表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客户的需要,未来的计算和服务会分别存在于云和客户端之中。

 

从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低配置的CPU和显卡便能满足游戏需求,但随着游戏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CPU的计算量和存储量也在不断增加,对显卡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即将成为主流显卡的内部平均带宽已经超过35GB,接口带宽也已经发展到32 GB。如果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也通过Google的云计算模式,面临的带宽和计算任务将是网速和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商所无法承受的。

 

计算机的发展总是趋向于方便人的生活。一个技术更新不是因为这个技术比以前更好玩,而是这个技术比以前更方便。因为天才都是懒人。有利于自己业务发展的技术远远没有利于用户生活带来的商业潜质高。所以GOOGLE提出的云计算就是类似计算托管的概念,实际上只是其现有业务的延伸。微软所提出的“云-端”的概念完全是为了方便用户生活,与IPV6的发展相辅相成。

 

如前文所述,生活中,未来每个人的家中都将会有一个高性能的台式机24小时接入互联网,他控制着家中的电器。这个高性能计算机也将成为个人的计算和数据存储中心。我们的个人终端设备可能如Google的云计算概念所描述,连接到家中的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数据存储。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或者用什么设备,信息都会和家里的计算机自动同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我的朋友林兴陆正在开发一个名为个人门户(P.CN)的小软件,仅有数百K,但用户如果在家里的计算机上安装有这种设备,在外面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手机访问自己家中计算机的数据,甚至对家里的计算机进行控制。

 

在商业领域,当我们为某个公司工作时,便会被接入到这个公司的“云计算”的服务器上,所有的工作都将通过这个“云计算”的服务器提供计算和存储。

 

当然,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选择连接到Google提供的云计算中心完成计算和存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