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百题问答》
38、怎样认识“以服务人民为荣”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的产物,作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经济绝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相应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如果没有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作为其精神动因、规范因素和定向定位的机制,商品经济则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更不可能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不是西方以“自我”为本位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而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它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其服务的对象指向广大人民群众,并在这个前提下把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追求的合法利润和自身的特殊利益,同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倡导“以服务人民为荣”的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服务人民”的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市场经济真正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有序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精神基础。从总体上看来,加强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是现实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弘扬“服务人民”精神,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价值规范,才能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有序健康地发展。应该承认,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会产生某些消极作用。倡导“以服务人民为荣”的荣辱观,对于根除市场经济本身的消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9、倡导“以服务人民为荣”有何现实意义?
【答】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促使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由于市场经济逐利性、等价性原则等其本身存在的消极影响和西方观念的侵蚀,面对贫富差距加大和私有经济的发展,面对着尚未得到遏制的腐败现象,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严重扭曲。一部分人的自我意识膨胀,享乐主义抬头,信仰出现危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金钱万能”、“为人民币服务”等腐朽观点的大有人在;一部分人陷入道德迷茫之中,误认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部分人为道德的沦丧和腐败的肆虐痛心疾首,却又无力回天……就在此时,胡锦涛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服务人民为荣”,为社会明是非、辩荣辱,树起了一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尺”,将极大地推动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抵制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消极影响,鼓舞全国人民精神振奋地投身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以服务人民为荣”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以服务人民为荣”的观点,抓住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的观念,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