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沪深股指在权重股拉出长上影的状态下展开了深度回调,指数也许跌的不多,但很多个股基本大幅度下跌,一开始指标股还能带动部分人气股活跃,但到尾盘居然是权重股和题材股共同杀跌,惨烈的个股杀跌往往是在多数人对于风险开始淡漠的时候。
从上周开始指标股开始活跃,指标股的上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围市场持续大涨抬高了部分权重股的重心,二是这些品种属于一的票,在九成股都大涨的背景下自然存在补涨的要求。但是目前指标股和题材股存在相对不和谐的因数,指标股拉升指数被认为是股指最后的行情,或是在2500点之上加速赶顶。而这一切自然对于前期已经大涨题材股而言是不好的信号,自然不少品种提前展开调整或者主力借机出货,所以近期的盘面特点是风格切换并不成功,不和谐的氛围导致了调整的提前来到。
同时有两条消息对于市场还是造成了影响:
其一: 中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5%,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同时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下降6.6%,连续第五个月下降。中国上游和下游物价指数双双连续下降,显示经济不振和需求疲软的状况仍在延续。而随着官方不断推出刺激经济的措施,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越来越小,物价未来可能大幅反弹。目前正处在通缩的背景下,显示出经济要出现活力还需要时间,宏观经济必然有底部的反复。而连续走低的物价水平也给水电煤气等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关键是实施时点的问题。对于证券市场数据的影响力在减弱,但股指在2600点和2200点市场的反应必然不同,但2600点只要有风吹草动主力的反应自然不同。
其二:一直被流动性泛滥而弱化的大小非减持重出江湖:在上证综指反弹到首度摸上2600点的7日至9日17时,短短3天时间就有23家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要知道最熟悉公司基本面得莫非这些大小股东,在2600点附近出现减持高峰足以证明他们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相对高企状态,一旦多数大小非重出江湖,必然压低股指的重心。而对于流动性问题,二季度的信贷规模必然比一季度有所减弱,股指越往上涨需要更大的成交量,一旦出现流动性断层,调整行情就可能展开。
今日的调整已经跌破5天均线,指标股的走势出现冲高回落,再展雄风必然是在充分调整之后,对于后期的走势我们虽然暂不能研判顶在哪里,但风险这根玄还是不能忘。从运行的格局分析,调整周期已经迫近,未来的获利机会逐步降低,暂时以观望为主。有位高手说的好:阴阳相夹的K线只是划线使用,而不是赚钱用,所以,如果发现自己不赚钱了,倒不妨休息一段时间,静观其变。毕竟股市永远都是开着的,资金却未必总是能保住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