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1唐师曾:远逝的英雄——4


祭  
    维,已丑年清明,对越作战三十周年之际,我163师部分战友,于广西凭祥匠止烈士陵园祭奠牺牲战友,以寄托哀思,并书祭文以祭之。
    我祖赫赫,开疆封土。秦灭六国,四海归一。经略岭南,百越臣服。大汉天威,文治武功。北灭匈奴,南定蛮荒。犯我汉土,虽远必诛。国家强盛,声名远播。传至我辈,任重道远。三十年前,战端又开。狼烟四起,警报频传。南国肖小,恩将仇报。抗美逞强,欲霸印支。蚍蜉撼树,侵我边疆。中央号令,自卫还击。炮裂长空,杀声震天。163师,虎狼之部。前锋所至,所向无敌。全师将士,气吞河山。两军相遇,勇者为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首克同登,再陷谅山。穿插包围,拉网清剿。战果辉煌,勇冠三军。敌闻边师,望风而逃。旌旗所指,敌寇国都。捷报频传,班师凯旋。英雄师团,名传天下。呜呼!
    歼敌一万,自损八千。忠勇将士,多有牺牲。壮志未酬,泪沾衣衫。刑天舞戚,猛志常在。以国为家,堪比马援。南国青山,掩埋忠骨。清明时节,悲雨绵绵。烈士墓前,战友垂泪。死者已矣,生者凄凄。岁月漫漫,思念依依。战场厮杀,声不绝耳。擎旗向前,血染征袍。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战友身影,历历在目。临终遗言,犹在耳边。魂牵梦绕,终身不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消烟散尽,和平景象。国富兵强,今非昔比。三军联合,立体作战。科技强军,初见成效。整军备战,兵强马壮。船坚炮利,势压列强。泱泱中华,岂敢小视。赫赫军威,以告英灵。
    呜呼哀哉!国之大殇,以飨烈士。此祭文,叩首,泣拜
                                                       163师战友高小平赴友谊关途中匆笔

                                                       已丑年  清明

 

 2007年2月26日,左起(时任):武警指挥学院院长郭林清、总后高小平、唐老鸭、重庆警备区副司令陈知建。

    上面祭文是高小平近作,他是55军163师老兵,也是55军子弟。55军原是老蒋嫡系55军,军长陈明仁率部在湖南起义,编入解放军“四野”,番号不变,并得到了不断地添员补充。其中最著名的有红军“大渡河英雄连”,八路“狼牙山五壮士连”,林彪“塔山英雄团”一部……

    55军163师号称“虎狼之师”,出过狼牙山五壮士,打仗手黑而纪律稍逊,“走队列”七长八短,历来倒数第一。当时师长是“独眼龙”边瞎子。边瞎子“抗美援越”给越共当过顾问,后来中越反目,边界对面的学生公开叫板“打到凭祥去,消灭163,活捉边瞎子!”

    想不到边瞎子没活捉,反倒让边瞎子横扫凉山,下手黑狠,把引爆索绑在电线杆一人高处,电力瘫痪,地面上还流半截撅子,给重建留条尾巴。高小平够黑够狠,为人“狡猾”,属智能型犯罪。但他没赶上参战,说到越战他总不好意思,仿佛自己真是叛徒,而陈知建是老山英雄团团长。

    高小平白胖而秃,远不如其父英俊。据高小平描述其父:“身伟岸,貌英俊,面白净,性沉稳,待人诚恳,言语谦和,不与人争辩,喜读书,与武夫形象相差甚远。文革期间,军科造反派贴大字报:高体乾貌似忠厚,内藏奸诈。父看过大字报后笑曰:入木三分。院长叶剑英说:高体乾是谦谦君子。”高体乾热河建平县人,“九一八”辍学回家,散家产招兵,聚钱财买马,组织抗日义勇军,在关外抗日6年之久。曾有“一老八路”嘲笑高不会打仗,高体乾笑道:“老子抗日的时候还没八路呢!”

    高小平之母张鹤廉是老西盟会,自幼聪慧、过目成诵,以第一名甲考取国立师范。解放后因闲话太多,1957年被“划”右派,开除党籍、公职。其母惨遭镇压,连累高小平“不许乱说乱动。”当时,组织要求党员与自己的右派老婆划清界限,党员们纷纷响应,一呼百应,趁机停妻再娶。据老鸭所知,敢抗命不遵的,除“一二九运动”领导人谷景生,再有一个就是高小平他爸高体乾。只是高小平他爸出身东北抗联,有胡子之嫌,不属于毛主席中央嫡系。故老婆“划”为右派不敢也吱声,只求“娘在家不散”而已。

    高小平深得乃父真传,上小学即为他爸洗脚。在小学同学中广博“狡猾”盛名,当时他爸运筹帷幄,是55军少将参谋长。

    高小平他爸扒掉解放鞋,亮出臭脚丫子,举到儿子眼前,问儿子:“你看到什么了?”“脚!”“什么脚?”高小平钻研再三,小心翼翼地答:“爸,您的脚趾头怎么都是弯的。”“这他妈就对了!组织上给你爸穿了一辈子小鞋!”   

    高小平他爸从广州军区调北京总后,高小平随军进京。初到京城,野战军的野孩子,留着一个“发根头”,探头探脑,整个一个岭南农民。刚进十一学校,就惨遭一通“杀威棒”,从此打掉高小平的一身傲气,落下当叛徒的病根儿,至今让高小平耿耿于怀。

   “这他妈‘十一’校风也太差了,一进门,先问你们家老头子几杠几星?”咱们是农民,野战军,没文化,听不懂。想了半天,觉得老头子肩膀上只有星,没有杠,没杠,所以答,“我爸没杠。”

    又问:你爸坐什么车?什么车?又傻B了。有一帮明白人在一旁点拨:是吉司、吉姆、华沙、还是胜利二十?高小平翻着白眼想了半天,咱野战军只有坦克、卡车、吉普,就大喊一声“坐吉普!”

   “肏!才他妈吉普!”当即一场哄笑,接着招来一顿暴打。

    “十一”的革命传统教育,造就高小平对危险的英明判断。据他回忆“冲公安部”时,他崇拜的一个“大哥”,贺寒生,“解放军军体学院格斗系毕业”,刚跳进公安部的灰墙,就让严阵以待的人民警察按在地上,嘴里塞进一只臭袜子……高小平果断抽身,一帮同学全军覆没,只有他一人幸免。

     矿院附中杨冀平回忆:文革“茬架”,高小平总是冲锋在前,一通混战,总在关键时刻逃脱,毫发无损。是与托洛茨基、布哈林齐名的叛徒。

未完,正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