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4月经济数据未现意外 复苏之路仍将坎坷


  * 4月总体数据意料之中,经济复苏有政策更要时间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缓至7.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保持平稳态势

  路透北京5月13日电---中国刚刚公布的4月经济数据似乎并无太多出人意料之处:马力十足的政府投资以及强劲的消费,令中国复苏之路透出曙光;而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与出口低迷,则又为前程罩上阴霾.

  且不论最坏的时期是否过去,对经济数据的解读是乐观抑或悲观,在遭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後,当全球经济都处于不确定中,中国经济虽有政策猛药的支持,但要真正实现复苏更需要时间.

  "4月份的数据并不好看,...虽然98年中国也采取扩大投资的政策,充其量只是缓解经济下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下行的周期,有政策强心药还要有时间慢慢消化."一位不具名的国务院研究室官员称.

  他指出,外需目前没有看到改善的迹象,但这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少了这个引擎,用扩大内需来替代,恐怕只是一厢情愿,因为这涉及到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较3月8.3%增幅放缓;当月进出口则均连续六个月出现下滑,其中出口同比降幅扩大至22.6%.

  (参看工业增加值历史数据,请点选here)

  (参看进出口历史数据,请点选here)

  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去年四季度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两年4万亿政府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末在福建考察时并表示,应对金融危机远不止四万亿投资计划,其他政策将在年内不断出台.

  **4月数据平淡**

  尽管有政策的大力扶持,但寄望经济复苏像吃了特效药一样立马见效并不现实.因为时间本身也是一幅良药.

  "4月中国经济数据则冷暖参半,我认为不必拘泥于任何一个单独的数据,因为中国经济复苏之路并非是一条直线,"加拿大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BRIAN JACKSON表示.

  他表示,制造行业形势自年初以来已明显改善,且过去几月中刺激计划相关投资已有所恢复,故工业生产料将于近期走强,而受政府刺激计划带动,汽车及建筑原材料料等消费亦会获得增长.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从4月份总体数据看,只能说一季度是中国经济的底部,有企稳迹象,但能不能往上走却不好说.

  此外,低迷的外需依然令人担心,而期待用内需替代外需的胜算有多大也充满着不确定性.

  前述国研室的官员就明确指出,外需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就业,而内需能否扩大与居民收入预期有直接关系,如果就业受影响,收入难以提高,自然会影响到内需的扩大.

  而全球各国央行则均对全球经济已度过最糟糕阶段表达出一些乐观情绪.此次危机的中心--商业银行仍是市场焦点.美国几家大型银行开展大额筹资行动,希望满足监管当局的要求.另外消息人士表示欧洲系银行的抗压性也将受测试.

  **曲折中回暖**

  尽管中国4月经济数据中兴奋点并不多,不过此前公布的PMI等先行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开始出现好转迹象,且工业增加值也脱离前期低点,亦让多数分析师维持中国经济波动向上的判断.

  中金公司分析团队认为,由于很多企业在2月份春节後放长假,将订单推迟到3月份生产,因此造成3月份工业生产畸高,4月份则回到正常水平,预计中国二、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将明显反弹.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亦指出,工业增加值出现反复在预期之中,目前正处在去存货的影响消减,而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的阶段.因此,二季度的数据都会有些反复,但是波动向上的,预计三季度政府投资拉动效果将在经济数据中全面显效.

  此外,让人欣慰的数据还包括,政府大刀阔斧的投资已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迅速上升,持续充足的流动性将继续支撑实体经济恢复;而受益于收入翘尾因素和股市财富效应,社会消费品零售处于不错的水平.

  中金公司分析师指出,4月制造业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突破50%,显示失业和通缩压力可能有所缓解,会对于未来的居民消费额有进一步支撑,"鉴于目前经济领先指标好转和流动性宽裕,政府不大可能于短期内推出新的刺激计划,而更多是落实已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