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光:什么才是税收的当务之急?


转者按:“税收是政府的奶娘”,这是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国家情况;咱们的政府还有两个奶娘:“垄断国企”和土地;对某些官员而言,奶娘更多。李炜光告诫:要关心奶源的长期供应。但是,土地财政正在告罄;垄断国企经济高潮凭地位、运气拿利润,经济萧条也一样挤不出奶;日益肥大的政府靠什么滋养,不加强税收征管行吗

什么才是税收的当务之急?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5月13日 17:31  
李炜光:加强征税是“竭泽而渔”,现在最应减轻税负


  【背景】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布了《关于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强货物劳务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和国际税收的征管。其中,要求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引起广泛注意。

  文件称,“凡是2008年度扣缴税款在10万元以上的扣缴单位,从2009年6月份开始必须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扣缴单位在办理扣缴申报时,必须按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的要求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进行汇总申报的,税务机关不予受理。”文件还提出,要规范高等院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管理。

  受经济危机影响,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3%。税务总局此时的加强征管意见可以理解为增收的手段。在当前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各国政府都纷纷减税之时,中国政府这一政策的出台逆势而行,耐人寻味。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认为,通过加强征管以增加税收的方法是“竭泽而渔”,不仅不利于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还会影响长远的税基。他主张,应加强税收相关法律的健全,控制税收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的税收随意性问题。

  有些人认为,政府出现财政困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提高税率或者加强征管,征更多的税。李炜光认为,这种方法虽可解一时之急,却是在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他主张,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削减税率,减轻人民税负,使人们富足起来。民众的生活改善了,政府的财政就有了根基,税收自然会增加。

  李炜光认为,经济危机形势下,民间的中小企业和公众的消费能力都是比较脆弱的,而更为严峻的就业问题与此有直接关系。中国现在对民营企业的税收已相对较高,在这个时候再加强征管,会给民营企业发展形成障碍。现在最需要做的并非加强征管,而应该恰恰相反,适当放宽、放松税收,减少对民间创业投资的干预,改善不合理的税制,提高政府的社会信用度和责任履行度,以重建市场信心。

  李炜光说,减轻征税,表面看政府的赋税收入会减少,但由于人民普遍受惠于减税政策,经济活动会更加活跃,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使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和遵从度提高,降低征税难度。因此,算总账的话,税收收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如果政府无视这些因素,单方面加强征管,只会自毁税基,破坏长远的财政来源,实在是一种短视的“傻瓜政策”。

  更重要的是,在税收相关法律有明显缺陷的时候加强征管,负面效应要大过正面效应。李炜光表示,目前的税法对政府征税和用税的规定含义模糊、笼统,这给税务机关留下了过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实践中征纳双方的很多冲突与不合作现象,也都与此有关。针对这种情况,他主张,不能依靠税务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或继续扩大这种权力来解决,而应对税收法律中的不确定概念和税收执法中遇到的新问题,启动司法解释程序。

  并且,他认为,应当通过《税收基本法》以及《预算法》等财政赋税法,建立起一整套赋税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体系,使税务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不仅要遵循实体法,还要遵循程序法。税务机关的裁量只能也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严格遵守程序规则,认真履行告知、听证、回避、不单方面接触等制度,通过程序限制税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李炜光指出,加强征管确实会带来税收的增加,但是,也应考虑到纳税人的感受。如果单方面加强征收,可能会造成征收更加困难。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是愿意照章纳税的,因为“交了税大家都安生”。但现实中,征税的有关部门一方面竭力强调公民的纳税义务,不断加强征收力度,另一方面却不能自律,忽略纳税人的权利,这可能带来纳税人心理的不平衡。从1978年到2005年,国家的财政支出增加了29.24倍,国家的行政费用开支却增加了122.11倍,政府用在自己身上的钱越来越多。

  他认为,经济危机来临之际,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压缩行政机构、减少行政费用支出,为市场腾出更大空间,而不是加强税种征管。越是单方面加强征管,人们的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就越强烈,对税收就越反感,税反而越难收上来。■

  《财经》记者 姜海燕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