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企业狼性文化大揭秘》——独断专行(二十四)


连载《企业狼性文化大揭秘》——独断专行(二十四)

——以领导个人魅力为追求,牺牲的是团队利益

                      □何天恩

企业家的“魅力”与企业的“卓越”呈负相关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管理大师柯林斯总结为如下四点:

(1)、那些很看重“个人魅力”的领导一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功名而并不是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情节严重时甚至不惜牺牲公司利益而保护自己的权威和利益。

(2)、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魅力型领导通常希望自己的下属或继任者是个庸庸碌碌之辈。他们毫不注重为公司培养接班人,抑或所培养的接班人都是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的无能、无德之流。所以,公司的“短命”,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他们自己一手“酿制”的。

(3)、魅力型CEO在管理过程中,常常显示自己的权威,采取强硬的态度,处处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迫使下属完全服从他的“英明领导”。他们总是满怀自信的认为,只要离开他,公司立即就会陷入瘫痪状态。

(4)、魅力型的企业家大多喜欢“故弄玄虚”,就象闺阁中逢场作戏的女子,成功时照着镜子欣喜若狂、居功自傲,失落时站在窗前怨天尤人、垂头丧气,如此长期发展下去,领导者自然就成为华而不实、没有能力和斗智的附属品,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其自身及其企业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柯林斯指出,在评价和分析企业家与企业的举动时,如果我们将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归结于企业家的“指挥才能”,就如同中世纪的人们认为“上帝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一样,是在承认我们的无知。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家根本不把企业放在眼里,而是怕这种思维妨碍我们更深刻、更科学地理解卓越公司的本质。

回头看看中国的企业界,由于民族文化传统、人事体制的特殊制约和媒体追捧、宣传炒作之风的严重影响,20多年来真正“存活至今”的著名企业简直有如凤毛麟角,而著名的企业家却不断涌现。没有成功持续存活的企业,大多死在了魅力型的当家人手中,其知名度盖是因著名当家人一手遮天的英明决策,或者翻身落马、身败名裂地退出而得来的。从南德集团的牟其中,到山东秦池酒厂的姬长孔;从沈阳飞龙的姜伟,到巨人集团的史玉柱,还有三株实业的吴炳新,激情燃尽的“太阳神”,走上连锁经营不归路的“亚细亚”等等,都是这方面最具说服力的案例。

上述的事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和企业的领导人密不可分,要想使企业不断发展,领导人必须改变自己独断专行的领导作风,而应广纳贤良,共商决策,共谋发展。

中国有句俗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企业的领导就是一列火车的车头,就是一个狼群的头狼。只有在车头的正确牵引下,在头狼的正确带动下,一列火车才能快速、平稳地运行,一个狼群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领导如果追求的只是个人的利益,而置团队的利益于不顾,必然削弱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企业走向衰败和毁灭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关于“独断专行之狼性文化揭秘”连载至此完毕。请看下一章“野蛮的攻击性之狼性文化揭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