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收经济:各级政府应懂得如何来经营


税收、就业、稳定是当前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三大要事,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最终目的也是如此。纵观国内各地的税务环境参差不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

由于此类地区总部企业较多,它们对当地的税收贡献很大,因此相对于中小型来说,税务机关光顾的次数很少,甚至几年不光顾,而对于这些纳税人来说,良好的税务环境、淡泊的纳税意识、初浅的税务知识,就是具体体现。

 

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某些沿海开发城市、部分省会城市)

此类地区,由于所在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地区财政的贡献大户的房地产企业,

随着其销售的低靡,这个税收缺口在近几年内就要由所在的中小型企业的税收来弥补,虽然这些中小型企业的税务环境没有第一类城市那么优越,但是前一段时间良好的税务环境也把它们养得够肥、够壮。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对它们的查补税款基本上是在它们可承受的范围内。

 

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这些城市大企业较少,当地税收的贡献主要靠这些中小型企业,同样的经营规模与上述两类环境下的企业的税务待遇有着很大的差别,它们经常被当地税务机关的稽查人员所光顾。

 

同一个国家,由于地区发展程度不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在名义上政策统一的前提下,其实税收负担是不尽相同的。某地税务机关的税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强弱与当地税务环境状况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地税务干部业务素质越强,其所在管辖区的纳税人实际上的税收负担就越重,这样说虽然对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政策的机关有点微词的现象,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所以在国内相应的税务业务讨论社区中,凡是业务超级棒的那些人员,其工作所在地基本也是第三类城市,甚至出现国内某些税务机关内部对其它省份同行的业务水平有点看不上的情景。

 

现在看来,某些地区税务机关还是沿用过去20多年以前传统的观念来思考和执行政策,将会对当地整体的投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是障碍。因为税收环境已经被投资人是否在当地投资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考虑,这点需要引起当地政府的密切关注。而相对于纳税人来说,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他们的心情,那就是——交警可以在所有的路口安上拍照机和摄像头,但这样做得结果将会是使司机联合起来共同抗议这项行为,并进而产生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税收的征收机关也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了,毕竟你也生活在那一片土地上。

 

地区间的税收竞争,到了各级政府需要关注的时候了。

 

 

 

 

转帖请注明出自 “税务危机处理专家——郭伟税务工作室

 

 

 

 

相关博文链接: 

 

戏说:美国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人们应该注意什么

 

新财税体制下,各级政府对税收经济关注点应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