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官员异地复出的深远影响


  去年地震全国哀悼日期间,用公款组织旅游的山东省滨州市工商局长邵立勇,近日再度露面,其新身份是威海市工商局长。山东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调任邵立勇不违反规定。

  “中央纪委的措辞这么严厉,要严肃处理,现在人一转身又当了局长,究竟是什么程序、什么理由?”

  “网络只能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像商家的抽奖活动,最终解释权永远属于商家,这样的法律是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很显然,问题官员复出的“技术含量”越高,民意受到的伤害就越大。本来,官员任免,事关民心向背,牵扯公共利益,实为大事,相关情况,理应成为公共信息,充分尊重民意,让民众知情,接受公众监督。然而,问责朱巨龙变成在“行政”与“党组”的身份概念上做文章,给人的感觉,是为了掩人耳目。置相关领导干部任免程序及规定于不顾。”

  “这样的情状之所以一再出现,说到底,也就是在官员任免问题上,任凭权力的自说自话,公众的监督权成了摆设。有多少“出了问题”却不为公众所知的官员,再次穿起官袍成为“公仆”,公众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官员复出没有得到民意认证。”

  既然官员任免事关公共利益,那么,就不能让问题官员复出一再消解官员问责制度。当前,只有真正引入民主机制,通过赋予公众对罢免官员情况的知情权,来更加全面地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公众监督权,改变人事任免上不透明的情况,还原政府应有的公信力。总之,问题官员复出的乱象,必须靠官员任命的规范、透明来荡涤与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