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高考状元不成材?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发现,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状况与当初所受到的关注和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考状元是否一定能够成才?目前社会大众对高考状元的关注是否给他们增添了很多压力呢?媒体应该如何来报道高考状元?85届高考状元、EIC启德教育集团总裁李朱应邀做客新浪教育频道,与网友分享“状元”身份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和感悟。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教育: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启德教育集团总裁的李朱先生来跟我们一起探讨下关于高考状元的一些话题。那么我们想先问一下李朱先生,您是在哪一年,在哪个省取得的状元的?

 

  李朱:各位新浪的朋友大家好,我是1985年参加高考,是广东省理科状元。

 

  新浪教育:您还能回忆一下当时获得状元时的感觉吗?是不是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李朱:说实话当时没有,没有料到自己会考这么高分,有点意外。但是好像也没有现在这么众星捧月的感觉。当然会很高兴,但没有非常的万众瞩目。

 

  新浪教育:那么得到这个状元之后有没有得到一些具体的好处?

 

  李朱:当时我们整个社会可能也是没什么钱的原因吧,我唯一拿到的一个奖学金还不是状元拿的,是教育部组织的一个专家团对高考作文做的评奖,我得了第一名,在全国范围,这个拿了大概不到100块钱的奖品,仅此而已。不像现在的状元可以拿企业的或者其他的机构的一些奖金几十万、一百万之多。所以我们状元在当时,至少在90年代以前,没有现在这么热,但是呢还是有点好处的嘛。别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会对你关照多一点,包括你上学啊之类的。

 

  新浪教育:这种关照,比如说您到大学之后有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一些表现?

 

  李朱:我进的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我们班里面基本上都是各个省或者市的状元,所以呢,肯定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但是在社会上还是有一些好处,比如说我找工作的时候是1990年,经济很萧条的时候,我当时记得从广州市的一条路—东风路,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两边进去找单位。都找没找到,最后碰到一家是省建委下面的规划设计院,要了我,后来院长告诉我说为什么要我,主要看中了状元两个字,当年要了一个毕业生,就要了我。这是我唯一得到的好处。

 

  新浪教育:那您觉得在您这么多年的职场经历里边,对您帮助最大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比学习对职场帮助更大的?

 

  李朱:更重要的话我看是做人。我觉得在学校里面大家都很注重学习,反而忽略了怎么学习做人。在社会上成功要很多因素,据说情商是要占70%的,智商可能只是30%,我是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其实在社会上要做到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情商是更重要的。

 

  新浪教育:那您觉得在职场上的这种成功跟状元的身份有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李朱:我觉得没有必然关系,不能说是状元就一定能在职场上成功,一定得成为什么杰出的政治家啊、企业家啊、杰出的学者之流,但是你是状元这个事实不断会提醒你,你得有一个标准,你不能做得太差。

 

  新浪教育:那我们最近呢有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它里边提到说从1977年到06年这三十年之间,高考状元是在各个领域没有一个特别杰出的成功的案例,那么您对这个现象是怎么看的呢?人们会觉得说学校培养出来的这种精英人才为什么没有在职场取得成功呢?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朱:我这么看啊,因为高考状元只是对你参加高考的一个考核,并不意味着对你一生的成功的考核,所以我不认为高考状元就顺理成章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或者某个社会群体理所当然是第一名。这个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但是如果说高考状元里没有一个人成为杰出的人物,我也不认同这个看法。

  我不敢说我自己有多成功,但是我知道有些状元做得非常好,我有一个师兄,现在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他是西安的状元。还有另外的一个师兄,广东汕头的状元。他是非常传奇的,从建筑系转到绘画,最后成为美国史坦福大学终身美术教授。他也很成功。

  我还知道有一些做企业做得很成功的高考状元。我有个老乡是北大毕业的,大家可能听说过他,就是前一段登报招30个硕士卖猪肉,结果1500个硕士去应聘,姓陈的那个先生,他也是状元。他丢弃了公务员职位,从卖猪肉开始,将他的企业做得很大。无论在政府机关也好,在企业和各自的学术领域,都有很多出色的曾经是状元的人。

 

  新浪教育:那您有没有接触过身边有一些状元然后到后来发展特别不成功的这样的例子?

 

  李朱:也有,像我们班里有一个福建的状元,他数理化非常好,但不幸他报了建筑系,如果他去报物理啊化学啊其他的理工科的话我觉得他可能会有很大成就,但他不适合学建筑,建筑师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他其实没有选好专业。

  他心理上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差,因为很多状元在一起,他可能就不再是第一名。他接受不了,心理就出了点问题。最后是被清华以大专结束了在清华的学习。现在也不知道下落。很可惜。

 

  新浪教育:那么你觉得有没有比如说状元是因为受到太多的关注,然后他的心态上出了一些问题之后,导致他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然后没有达到预期的那种高度呢?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李朱:有影响吧,自我心理暗示我不能比别人差,但往往你不可能都比别人好,如果调整不过来,没有正确认识的话,往往会出问题。所以我说状元最要克服的就是这个。要知道无论是什么样资质的人,都应该做他应该做的事,就像树苗一样,有些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有些只能长成三层楼高的树,那他也是树,他也算成才。

  我认为不一定非得争第一,很多家长可能也会要求自己的小孩在班里面,在高考时争第一,挣不到以后很失落,我觉得这没必要。人生是一种长跑,而且是一种马拉松长跑,高考算是头100米,你是头100米第一,并不意味着你就是马拉松冠军。

 

  新浪教育:那目前我们对高考状元的关注程度还是很高啊,每年的高考状元一出来之后可能受到的那种热捧。现在比较有争议,就是我们该不该去炒作高考状元这样一个现象,或关注这样一个群体。

 

  李朱:物以稀为贵嘛。只有一个状元的话,新闻镜头肯定会对准他,肯定会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这是没办法的事。但我不赞成故意炒作,这样会对状元本人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压力,给他在以后走路的时候增加意外的负担,也给后来的学生造成一个不好的榜样。我觉得,学习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当你拿到状元头衔,不要欣喜若狂,像范进中举一样,哪怕你拿不到,也不要失落。

 

  新浪教育: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李朱:平常心,做到自己最好的状态,非常自然地去生活,去学习,这就好了。

 

  新浪教育:好的,谢谢李朱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观点,然后也谢谢各位网友继续关注我们这个关于高考状元的话题,谢谢大家。

 

  李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