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供水质量,虽然也是提高水价的理由之一,但却有些似是而非。首先,在自来水供应不太可能像卖青菜那样,很方便地按优质优价供人挑选的条件下,水质到底优化到什么程度,投入怎样的成本,就不能仅凭自来水公司的单方面意愿,而更多要顾及百姓的实际承担能力,通过听证等方式后,才能适当推出。
最难以服人的,就是以提高水价来弥补水务企业普遍亏损。水务单位是垄断经营,而亏损又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在扯不清具体原因的情况下,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是很难让人心悦诚服的。近期,北京连续发生自来水管线爆裂事件,马路成为泽国。每一次这样的事故,都使众多市民的节水成果付之一流。其中的管理责任到底占了多大权重?如果把这些事故造成的浪费都摊入成本,又会掩盖多少本该追究的经营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