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期,有这样一本侦破小说,书名是《傍晚敲门的女人》,后来拍成了电视剧,讲的是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事件:北京市热力公司的一位领导(小说里写成电器公司,名字叫王少怀),常常利用女职工有求于她的机会,提出非分要求,最终寻欢致死。因为他的身份,马上还要升迁,当初热力公司非常重视,又是慰问家属,又是出车配合调查,后来发现是这种情况,弄得公司头头一时没了兴趣,最后草草了之。
后来,90年代,在谈到他(王少怀)的时候,有人这样说,要是赶上现在,娱乐场所那么多,又有人买单,什么女人找不到,何苦非要和自己单位的女职工这样呢?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娱乐场所,要么在家里,要么在办公室里。王少怀就是死在家里。
娱乐场所的增多,在给人们带来享受的同时,也为藏污纳垢提供了条件,酒足饭饱之余,还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服务”,用“花天酒地”、“灯红酒绿”、“寻欢作乐”、“一掷千金”来形容这样的消费毫不夸张,有多少人能够拿自己的辛苦钱到这里挥霍呢?可以这样讲,能够到这样的场所消费的人,要么钱来的容易,花钱享受不在乎,要么自己不花钱。
又过了十年,人们有钱了,消费得起了,即便这样,也没有人相信湖北的这个官员在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的消费是掏自己的腰包。官员频频死于娱乐场所的现象,似乎只有事发之后,才能勾起人们对所暴露出来的官员腐败消费这类事情引起一定的关注,那么事发之前呢?
寻欢至死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