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会看到中国股市虚假繁荣背后的真实意图——股权分置改革整出了数以万亿计的大小非,这些大小非要兑现成真金白银,直接让散户买单不大现实,所以监管层抛出了一个名叫全流通的绣球,紧接着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吸纳民间资金,于是又整出了一个资本市场变革时期的畸形儿:基民。为什么说是畸形儿呢?这是因为,中国股市历来强化的是融资功能培育而非投资功能建设,这样,散户和机构投资者要想从数以千余家计的上市公司中遴选出具投资价值的企业尚且如沙里淘金,更何况近似于二道贩子的基民乎?换句话说,散户和机构投资者要想通过分享上市公司经营成果获得投资收益尚且困难,哪里还轮得到基民们数米呢?恐怕到期赎回本金都成问题。这也是公募基金被迫投机炒作、坐庄弄鬼的根源所在。但是不管怎么说吧,股权分置改革和历年来的国企大盘股IPO均达到了“股市为国企融资服务”的终极目的,至于基民们亏损得一塌糊涂,那是“肉烂在锅里”;至于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每年分红派息有多少,这些企业的高管们心里最清楚,要不大小非怎么会逮着机会就减持呢?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在逐步扩大。
解读历史看现在,你会看到本轮纠偏行情的风险所在——超级航母中石油上市、货币紧缩政策、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巨额再融资、美国次贷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纠结在一起,导致中国股市崩盘性暴跌惨然发生、持续发生,股指跌破3000点后,财政部对“半夜鸡叫”行为进行了纠正,催生了“4·24井喷行情”。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大小非限售政策无异于一张美国绿卡似的通行证,又因为国企大盘股IPO等二级市场抽血行为还在继续进行,所以沪指万般无奈又整出了“十连阴”。这时候监管层开始口口声声维稳,高端媒体开始接二连三舆论救市,空头主力开始暂缓割肉行动,市场处于等待实质性利好的状态中,沪深两地股指因此构筑了上下两难的“七月整理平台”。可搞笑的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是拼凑版的中国南车上市圈钱没商量!这样,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空头主力只好再开杀戒(或有可能一柱擎天的生殖器都被圈钱行为去势了,再割掉一条大腿又如何?反正是基民的钱,割了也不觉得肉疼),多头主力也只能落荒而逃,于是沪深大盘又有了“连续暴跌迎接北京绿色奥运”创意之作。股指跌破2000点后,“为国企融资服务”、从二级市场套利的机会来了,这时候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开始公开表示支持央企回购,中央汇金公司明确表示增持工、中、建行股票,财政部、国税局宣布股票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俗称三大利好救市。于是乎,“增持潮”风起云涌,产业资本和上市公司高管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乎,中国股市走出了令世人瞪目结舌的“9·19全线涨停”——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三大利好真正的目的难道是为了拯救业已坍塌的二级市场估值体系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四万亿投资规划为何早不出台、晚不出台,偏偏在产业资本大举进入二级市场以后出台?
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9月19日,海信集团累计增持海信电器超过总股本的1%,当天该股报收6.57元,目前股价12.31元上下:同日,广州国光实际控制人周海昌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采用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广州国光108000股,平均价格5.52元,目前股价10.50元上下;同日,安徽合力控股股东安徽叉车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持续增持公司股份1468740股,当天该股报收9.97元,目前10.51元上下;9月18日,广东榕泰控股股东广东榕泰高级瓷具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600,011股,该股当天报收3.42元,目前股价6.17元上下;9月18日,科达机电第一大股东卢勤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295850股,平均价格为每股6.63元,目前股价为12.78元上下……无独有偶,2008年9月22日,中国石油集团增持中石油6000万股,该股当天收盘价为12.14元,目前股价为13.11元上下;9月24日,中国联通集团增持中国联通5000万股,该股当天收盘价为5.30元,目前股价为6.77元上下……可以这样说,诸如海信电器、广州国光等大部分在“增持潮”中买入自家股票的上市公司大老板目前均已获得了翻倍的投资收益,即使如中石油、中国联通等超级大盘股,或多或少也有不菲的涨幅。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在鼠年股灾即将过去的时候,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一声令下,产业资本抄底二级市场大获全胜。
2008年10月2日,我在拙作《谁来为“增持潮”买单》中写道:“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预言,在产业资本大举抄底二级市场买进大批廉价筹码之后,后知后觉的公募基金们受政策利好和利益驱动,仍然会踊跃报名扮演抬轿者的角色,利用手里砸盘、杀跌出货腾出的资金——基民们所剩无几的活命钱,将股指推高到一个大家(管理层和所谓的经济学家、基金投研机构)都认可的高度,然后再用“中央一套”(国企大盘股IPO)套牢自己?一和家家相信会是这样一种结局。从这点说,公募基金应该被册封为中国股市里的“活雷锋”——非但在一级市场帮了国企大盘股上市融资的大忙,而且又在二级市场帮助一大批聪明的散户投资者成就了炒股发财的梦想,并且还为产业资本抄底二级市场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不就是二十一世纪中国股市里的“活雷锋”吗?可怜的是基民们那点活命钱,原以为大牛市能赚钱、基金收益翻几番,没成想买了基金不如银行存款,一元多的面值,折腾来折腾去,剩下0.284元,连本带利不够批发一斤盐,就差还没折腾干。这还不提,而今大盘趋势向好,股票有反弹,基民干瞪眼,最终还要用这点可怜巴巴的活命钱,为这个、为那个买单!你说基民冤不冤?冤,比窦娥冤还冤。”
而从目前市场纠偏行情运行情况来看,两地市场平均市盈率业已达到25倍上下的整体估值水平,上证指数也已经逼近了中国南车IPO时的点位——2700点一线。那么,在此区间(2600点至2950点),产业资本会不会选择套现离场、套利抄底盘呢?监管层会不会在形式一片大好的状态下适时启动国企大盘股IPO或创业板批量IPO恢复中国股市的融资功能呢?我想会的。尽管有国资委减持的规定约束着,但规矩都是人定的,不可能一成不变。而近期中石油计划债券融资千亿元、其他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再融资计划,无不告诉我们圈钱的欲望已经在无形中大肆膨胀。这种状态下,产业资本会不会“鬼子的进村、悄悄的干活”呢?而当产业资本“减持潮”风起云涌之际,毫无疑问,公募基金还会主动性上演“全国哀悼日”期间疯狂杀跌一幕,且不说国企大盘股IPO启动与否。因此我说,产业资本套利抄底盘、再融资欲望丛生、公募基金投机做多获利了结将成本轮纠偏行情的终结者,关键看监管层何时启动国企大盘股IPO——也就是说,国企大盘股IPO启动之日,必然会成为本轮纠偏行情寿终正寝之时。这是中国股市投机市的宿命,无可更改,而这是很扯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