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遭遇“寒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无论怎样添薪加柴,怎么也烧不热这锅冷水。纵使政府减税,或是几个被铜臭绑架了的“学者”撑破了喉咙掩耳盗铃地喊几句 “地产已经触底”,还是采取各种手段,拼命地制造地产“统计迷雾”,大造“地产交易上升”的新闻,更或是几个地产大佬心急如焚却故作轻松、自我壮胆地兜售什么“拐点论”、“百日剧变”,始终也扭转不了房地产市场“倒春寒”这种冷遇。靠一味地炒作,撑不起房地产的“回暖梦”。
说白了,老百姓认的是个死理,实惠就是硬道理。不管你开发商赚个怎么盆钵满盈、富比诸侯,不管你租赁私人座驾周游列国还是雄心万丈时不时征服个世界高山,我都不攀不比、不馋不妒,可是小白领也总得对得起那可怜巴巴的工资,付了房钱也要留条勉强度日的活路吧。
理是这个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就是在这个大家纷纷观望、地产市场苦苦挣扎的节骨眼,还是有不少“筑巢引凤”或引龙的青年们,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出手了。敞开心扉地给了一些地产商一个漂亮的飞吻。然而飞吻仅仅是飞吻,交付房款、遭遇现实之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小窝的人们,便遭遇了地产商的“变脸”。殊地发现,地产商的合同和广告原来都是些“绯闻”。
君不见,远大麓园就偷偷地将“远大中央空调”换成了别的品牌、将防盗门换成了价格低廉的防火门了吗?(参见天涯论坛,4月9日)这差价大发了,质量也没得比,业主们能让吗?君不见,“汇一紫晶城”就像紫禁城一样难以竣工交付吗?(参见,红网“百姓呼声”,4月23日)业主们等的“花都谢”了,说不准刚引来的龙或凤就因此而离巢高飞了。这样的例子就不多举了,如若要一一列清,那还不得耗费个十年八年的。
虚假广告、违规违约、以次充好、随意变更,地产商们瞒天过海的那些招数,怎么就与媒体上所树的那些形象“天壤之隔”、相去甚远。是不是真的认准了“要想发,众人头上刮”的这个厚黑学,在细节上“一扣到底”,非得极尽所能地扣取剩余,而不顾业主们的长远生计吗?挥洒了几十年血汗换来一辈子甚至两辈子的住宅非要走上维权这条老路,才得以安心吗?好不容易“忽悠”来的地产购买者,非得拿个“骗你没商量”的逻辑对待之吗?为什么总要对那些弱小、零散、靠个死工资工房的小白领们下此狠招?猫与老鼠的游戏真的就是房地产交易的逻辑吗?
稍微分析,便可得知,其实在地产商和业主们之间的博弈中,力量天枰永远倾向于地产商,业主则只能小心翼翼地做弱者。且不说被一大笔银子套牢的工资卡,且不说得天天请假求奶奶告爷爷地得见这个“总”那个“总”?就是一想起累心、耗时那劲,与地产商打个持久战,不但自己心里没底,要大家长时间一起参与、一起抗议、一起谈判,找个共同时间、想个共同策略都难。人家房地产商财大气粗,广告打得震天响,又是国际标准、又是世界花园的,我们孤家寡人、零零散散,只要人心不齐,地产商就可各个击破、威逼利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人家房地产商,造个陷阱等你来跳,看你来玩,早有应对之策、对付“不良业主”的方子早就滚瓜烂熟了,况且从来没地产商上门服务的事,只有业主不辞辛劳地来找我。“以静制动”、“步步为赢”,房地产商想的就是“商场如战场”这码事。生生把大家当敌人来了,谁是上帝?钱就是上帝。
这样的房地产商们,怪不得被别人称为“为富不仁”的奸商了。这样的房地产商们已经不是守法的企业公民了,而是在自毁自路、自掘坟墓,不但砸了自己招牌,也毁坏了整个房地产的市场秩序。“在装修上动手脚、在材质上下工夫”的那些工夫拿出来想想怎么“以品质取胜”,怎么在地产寒冬里“转危为机”,才是地产商的应有之道。
否则,强取剥夺的那些银子,您还能理直气壮地挥霍吗?
越是严冬,越要自律。越是严冬,越要重树声誉。关注房地产走向的社会,一定要警惕房地产开发商变相“剥削”现代房奴!坚决将这类害群之马赶出市场,保护业主的合法利益,是人民政府金融危机下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作为和提升合法性的重要生长点。
(2009年4月24日发表于南方网-南方时评http://opinion.southcn.com/southcn/content/2009-04/24/content_5098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