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亚迪谈商业民族主义的虚伪


从比亚迪谈商业民族主义的虚伪

陈永苗

据称,比亚迪是民族企业,也是中国汽车业的新贵,深圳市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企业,也是巴菲特看好的公司。民族企业是要给民族和人民带来福利,而不是带来的伤害和欺骗的。

例如某经济学家提出的买房爱国论,就把人民捆绑在高房价上,把国家捆绑房地产经济之上,买房爱国论是民族商业主义,但是爱国么?商业民族主义当伤害掠夺人民的时候,就是可耻的,打着红旗反红旗,用民族利益的名义伤害民族。

每当左派人士高喊保护民族产业,抵制外来商品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两种评价,一种是敬意,一种是鄙视。对保护民族产业真正涉及国家安全,涉及真实国家利益的,心中油然敬意。对那些愤青,保护民族产业保护到商业强盗家。这些就喜欢打着民族商业主义的牌,其实身份是强盗。皮肤是中国人,其实是狼心。

汽车产业最喜欢打着民族产业,进行垄断和掠夺。以前只听说过比亚迪汽车这个品牌,知道这是众多中国汽车品牌里面的一个。中国汽车产业,是最受到保护但是最差的产业之一。说句心里话,我从打心眼里鄙视中国自己生产的汽车,固执地认为那是四个轮子和几大块铁皮外加一个方向盘,七拼八凑胡乱生产出来的产品,汽车产业高层子不坐甚至自己都鄙夷的东西。这种产品是对人的生命的极度不尊重,但能迎合中国人一辆汽车就高人一等的变态心理。所以商业民族主义还有一定市场。

民族品牌很重要,但市场的应该归于市场。民族品牌依赖于垄断而得以维持,这种垄断如果是对外国人来说,那么是值得支持的,可是往往是是对国内的。应该看到,垄断在中国早已大量存在。垄断能够产生效益,集权能够带来效率,但垄断与集权并不能与市场化的、公平的商业制度并存。商业民族主义缺乏必要的契约精神,而企图挟民族主义狂热达到自己商业的目的,很难得到支持。

民族商业主义是可疑的。能纳入国家拥有利益范畴的经济安全,就和民族商业主义无关。打着民族商业主义,十有八九是买办强盗。买办强盗才知道糊弄那些愤青。而为了自己,总要让一些人来帮助自己,这些人就是那些愤青。这些愤青看起来很反对权贵,其实是主动受骗的帮凶。主要是为了维护中国的“民族产业”和“民族利益”,而很那些愤青也把买办强盗视为中国的“民族英雄”。提供物美价廉的汽车,就是爱国。强行推销物差价高的汽车,就是害国。民族商业主义往往成为害国害民的遮羞布。

商人爱国和推销民族商业主义,我们首先把它必须当做爱国贼,其中爱国者加以排除。最近被抓起来的中国首富黄光裕非常“爱国”。2005年6月,黄光裕赴美进行商业考察,一次,几个外国名流谈及中国的一些事情时颇有不恭之词,黄光裕立即义正词严、有理有据地进行驳斥,这些外国名流听后大为震惊,随即转变了谈话的角度,并对黄光裕表现得十分敬重。后来,黄光裕回忆起这次经历,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必须要有骨气,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1996年,中国家电企业就掀起了一次战况惨烈的“卫国战争”。 黄光裕积极投身于这次国产家电的“卫国战争”。他觉得一个企业家,除了挣钱之外,身上还应该背负某种更神圣的东西,也就是民族责任感。黄光裕的犯罪真相与非常“爱国”的巨大落差,往往就是商业民族主义的真实面目。

比亚迪没有民族自主产权,一切只是个噱头而已。比亚迪就只永远停留在第一步,模仿、模仿,还是模仿,甚至都不是模仿,只是抄袭。比亚迪因此把自己推向了“抄袭门”、“拿来主义”的风尖浪口。

在知识产权上或者经营上守法就是爱国。法律是一种政治宗教,不守法者不爱国。外国商人在中国守法纳税,就是被给与国民待遇的“中国人”。商业强盗这些人具有法外特权。不肯真正遵守中国法律,而公开的或者隐秘地与中国人民的正当利益作对,以民族和人民的名义。违法正是这些人成为商业强盗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