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蔷老鼠仓事件”并非只是“个人问题”


    投资股票,如果能“与庄共舞”,或者能提前获取内幕信息早早布局,一定会让你赚得盆满钵满。实际上,在A股市场中,跟庄操作已是“股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此待遇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罢了。

    在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面世之前的庄股时代,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层出不穷。即使是在目前,尽管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改观,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的主要投资力量,跟庄仍然是许多投资者盈利的模式,或透过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行踪,或通过特定的软件技术达到目的。

    当然,最直接的还是那种能够获取内幕信息的手段。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周蔷老鼠仓事件”,再次将市场上的内幕交易行为曝光。年仅21岁的“周蔷”,跟随融通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同步进出,从而在四只股票上赚取了2000万元的巨额利润。其中如果没有内幕消息,此“周蔷”当胜过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但巴菲特也有失误的时候,而“周蔷”却能成功抄底,并成功逃顶。

    在“周蔷”曾经所持有的新中基、海南海药、广州冷机、川化股份四只股票中,最引人瞩目的应该是广州冷机。去年股市行情凄惨,而“周蔷”在3月31日至6月30日,与融通基金一起介入广州冷机,获利达300万左右。

    在经过了调查之后,5月12日,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该案的调查已经结束,初步来看是“个人问题”。同时指出,融通基金公司“某从业人员”涉嫌违法的行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基金从业人员不按规定做交易,违反相关规定,在不该交易的情况下做了交易;二是违背了作为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定,从事了一些“不当行为”。

    融通基金公司的违规人员遭到除名的处罚,其实是咎由自取。但是,如果将“周蔷老鼠仓事件”仅仅只定性为“个人问题”,显然又有片面之嫌。

    一个管理着两只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如何能够获知其它基金的重仓股信息与进出时间的?在其“不当行为”的背后,是否有基金公司其它人员牵涉其中?退一步讲,即使该事件中只是“个人问题”,那么对于融通基金公司来讲,其内部的“防火墙”岂不是形同虚设?

    在“周蔷老鼠仓事件”中,除了个别基金经理的“个人问题”外,需要反思的还有融通基金公司。其公司治理结构、内控机制是否健全与完善?其“防火墙”是否存在着漏洞?其他从业人员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等等等等。当然,就像融通基金公司的个别人员遭到处罚一样,作为老鼠仓事件主角的“周蔷”,定然也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笔者以为,作为证券市场监管者的中国证监会,同样也需要好好地反思一番。实际上,目前市场所揭露出来的诸多违规违法事件,基本上都是媒体“自发”地发现的,显然,新闻媒体起到了监督与揭露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市场的监管者,更应该“自觉”地发现违规违法事件,而不是坐等媒体的“成果”。正如一句军事术语: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如此,才更能对于违规违法者以极大的震慑,也才能造就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