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公布了4万亿投资的构成及截至今年4月底,2008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和2009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这是自去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来,国家发改委第一次以书面的形式在其网站对项目进展进行披露。
披露的内容分成四部分:一是四万亿投资的投向构成;二是4万亿投资的资金来源;三是4万亿投资的三大保障体系;四是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关于四万亿投资的投向构成,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今年“两会”期间已经做了详细说明,唯一新颖的地方就是用EXCEL做了一个结构图。而4万亿的资金来源,虽然是第一次详细披露,但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比如,除了中央的1.18亿投资,其他的2.82亿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地方财政预算、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银行贷款、吸引民间投资等,这种笼统的披露,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基本把可能使用的资金来源都列举了,但又没有一个比例的规划。
有新意的是第三部分,用一个“树状图”披露了4万亿投资的三大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监管保障体系,国务院领导下的新增中央投资协调小组和检查领导小组赫然在列,别分别列出了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国土部、央行、银监会等核心部门在4万亿投资中的职责。这三大保障体系显然可以解读为保障4万亿投资安全的一个制度支撑体系,但似乎披露的有点残缺,比如,对发改委的职责披露为:提出这样投资项目的规模及投向,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调整项目资本金比例,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制定鼓励民间投资的措施。很显然,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别有隐情,把发改委最重要的“项目审批”大权遗漏了。
第四部分,2008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和2009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可谓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分信息却是最残缺不全的。只是笼统地披露到4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各个投向的项目进展情况。实事求是地说,即使很笼统,但很多项目的进展之快出乎我的意料。比如,已经基本建成廉租住房21.4万套、开工建设65万套,再比如,建成农村公路约2万公里,解决14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还有:基本建成约65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建成近450个重大水利项目,建成标准粮田260多万亩等等。我相信很多人看了后都非常振奋,可见信息披露的及时不仅是为了监督,更有提振信心的作用。
然而,信息披露的残缺和主要问题也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就常识而论,投资项目信息披露的基本要素应该起码包括:投资项目的批准情况、每个项目的预算资金、已经投入的资金、项目进展、预计完成的时间、项目执行主体、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这应该成为政府投资项目信息披露的底线。
然而,发改委对于这2300亿中央新增的投资,除了笼统的披露了各大项目投向的项目进展情况外,至于项目审批,资金预算、项目执行主体等等的问题一概没有披露,无论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是以国家发改委自身制定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的标准来衡量,只能打一个不及格的分数。比如,关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的投资总额高达1.5万亿,在整个4万亿计划中所占份额仅次于震后重建,但发改委对其信息的披露连标点符号在内不到60个字: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高速公路445公里,建成民航航站楼10万平方米,城市电网加快改造。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最起码,应该披露一下,重大铁路建设的基本项目情况,445公里的高速公路是什么公路,可是就连这点都没有做到,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这些重大项目建设领域,恰好是腐败的高发地带。
在当下的语境下,通过充分、及时、有效地信息披露是弥补公共投资领域监管残缺的最好方式。4万亿的投资攸关经济复苏与转型之大局,因此,将民众关注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予以公开,并让民众参与执行和细节的监督与讨论,由此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确保资金安全的制度框架,无论从任何一个层面而言,都极为必要。而发改委的这种信息披露,连基本的信息披露的要素都不具备,民众对项目的基本情况一无所知,遑论什么监督了。
审批本身就不透明,如果再在信息披露上仍然玩“躲猫猫”,四万亿投资的安全无法不令人堪忧。这显然和温总理要求4万亿投资做到“阳光透明”的指示背道而驰。笔者再次建议发改委最好为4万亿专门的网站,对每个重大项目从项目审批、资金来源、项目责任人、项目监督人、进展情况、审计的重大问题等进行披露,如果没有什么猫腻,为资金安全计,这何难之有?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发改委的网站该更新了,张茅同志早于2月11日调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在发改委的网站上却仍然“赖”在领导栏目里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