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5837万元支农资金被挪用建房买车


  与以往类似的审计报告比照起来看,就会发现,在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诸如违规挪用这类问题表现得日趋恶化、恶劣。如审计署去年7月公布的2008年第6号审计公告显示,“黑龙江、吉林等16个省(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共挤占挪用2006年中央支农专项资金6亿多元”,“其中50个县共挤占挪用中央支农专项资金1.25亿元,用于平衡预算”。
  为什么专项的支农资金,总是如此容易被频繁挤占挪用?除了上述审计报告提到的一些机制体制问题,如参与支农资金管理的部门过多,支农专项项目管理和资金分配层次多链条长、管理机制不够科学,以及长期以来“审计风暴”式财政监督方式力度不够,我想,它与农民的社会地位、权利处境不够好也密切相关。
  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无论参与的部门有多少,层次链条有多长,主导和掌控这些部门、链条的照例都是并非农民身份的各级行政官员。而尤其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官员如何决定、分配、使用这些支农资金,农民都缺乏有效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