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被习惯性地讨好,是否助长了社会病态
关键词:讨好女性 千金难买一笑 社会病态 男人与女人
从广告中的“就是抢手”的日本产的休闲食品“菜园小饼”的广告,到遍布在影视剧中受宠的女主角,再从网上风传的明星天价晚餐到女人对男性软硬暴力的抗争,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宠爱甚至讨好。
借用一个经典的场景,男人向女人求婚一定要单膝下跪,一定要高举鲜花,一定要奉上把盖子打开的戒指,否则就不能充分体现诚意,而且越是当着众人的面就会显得越有诚意,在这个时候,女主角往往会很有成就感,然后就是婚礼上无以复加的荣光,当然相当多的都是在婚后陷入了纸婚或者“七年之痒”。
在日常生活中,情感细腻的女性就会千方百计甚至动用私家侦探去跟踪调查老公每天工作与生活的具体内容,男人稍微冷落或者没有对女性的需求表示出足够的重视,并会招致女性排山倒海般的声讨,因为他忘记了求爱或者求婚的时候对女性的承诺,也忽视了“女人是用来疼、用来哄的”这个常识。
社会公认的是:女人再没道理,都要得到男人的包容,男人都要让着她,否则就有愧于“大男人小女人”的称呼;而女人再没道理,毕竟是小打小闹的家务事,闹也闹不到天上去。其实包容了女性所期望得到的无非就是表面的、虚荣心的心理满足就可以了,连这点都不能包容的男人,难免有小肚鸡肠之嫌。因而有了纠纷,男人总是会成为众矢之的。总之,似乎讨好女人的男人才是绅士型的男人最重要的本职工作。
从古代的“千金难买一笑”可以看出,中国式的讨好女人的方法很多,比如民间传说中的秋香“三笑”就把风流才子唐伯虎迷得个颠三倒四。
美人开心是需要男人付出代价的,但美人过于开心也会给男人带来灭顶之灾,但“一笑倾国,再笑倾城”。 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美人一笑,比如那个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小怜的经典案例、唐明皇对杨贵妃的“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民间佳话。
既然贵为皇帝的男人都在对女性包容有加方面做出了表率,那么平头百姓就再也没有“欺负”女性的理由。当这个男人仅仅是普通庄户人家,随时的仅仅是个把收成,但假如是一国之君,所丧失的就会是都城乃至整个国家。
女人的一生一直在受到宠爱,从小就受到爸爸妈妈的宠爱,上学的时候受到老师的宠爱,谈恋爱要受到恋人的宠爱,结婚孩子大了要受到孩子的宠爱。
难道女人的生命就一定要充满爱吗?难道只有对女人爱,女人才会把爱给全世界吗?
真正的爱是不应该计较得失利弊的,在付出之前不应该在乎是否得到了的。假如爱真的成为类似银行存款、还本付息的东西,那么双方就会变得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爱原本是超级感性的东西,却瞬间变成超级理性而一定要去较真的东西。
如此逻辑推导开来,似乎女性的任何爱的付出都是有条件的、要对等才可以的,甚至是要得到超额利益回报才会有的。但真的如此,那就变成投资或者交易,而不是爱了。投资所需要的基础是超值回报,而爱的基础是喜欢,是有感情要去释放。一个利人一个为己,这有本质的不同。
当一个人在讨好别人的时候,内心肯定有所求,那么当男人讨好女人的时候,他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是色还是利?或者仅仅得到对方关于自己的绅士风度的首肯?首肯之后又当如何呢?是希望那讨好是麻醉剂吗?麻醉了之后是让女人非理性付出吗?
那是否会给女人一种误解,认为男人讨好女人是为了麻醉她,是为了交易或者无度地索取呢?一旦有此嫌疑,那么就会加重两性之间的对立与不信任程度,就会把关系引导向互相猜疑与阴谋的防范。
从传媒到身边的传闻,我们看到的女性都是善良的,都是正面形象,即使有女性展现出了其本性不厚道的一面,或者就是心理问题,或者就是由于男人的错在前而导致的。
我们所看到的总是很多男人在争夺一个女人,所以女人就可以在不同的男人之间自由选择,一旦某个男人在某些方面对不起某个女人,或者对某个女人造成了伤害,那么会成为社会公敌,所有人都会敌视或者藐视他。但当一个女人开始伤害男人的时候,通常都是被逼无奈的,是先被伤透了心。
当女人总是被描述成受害者,女人总是感觉她有充分的选择自由的时候,男人就会缺乏安全感。当我们的媒体与社会舆论总是把男人描写成为淫邪、阴暗、丑恶的,而女人都被描写成为清高、善良、阳光的;在这种对比中,女人更缺乏安全感,男人显得更无助。
男人则更需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似乎男人时刻处于被批判、被指责的环境中。
现在社会有一种思维误区,大家都在竭力讨好女性,其实女性需要被尊重,而不应该被讨好。讨好意味着有所企图,会让人感觉更不安全。尊重是一种对等的态度,是相对客观而理性的态度。
女人不是用来讨好的,是用来平等尊重的!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