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前段时间A股市场所出现的小牛市,我们认为或许源于两种因素:一种是直接的资金推动,从去年12月起,银行系统注入的资金量高达6万亿,这远超出了人们预期。但问题却在于这些资金流速非常低。去年12月至今,总额高达6万亿元新资金进入经济体。正常情况下,经济应该进入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但现在的事实却仅仅只是,经济迅速下滑的势头仅仅只是被遏制住了,但并未因此而进入繁荣。
对于这大量的资金流向是困惑的,我的一位在国企服务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目前现金流状况良好,但是他们还是不敢贸然出手投资,因为他们看不到前景,但就在这个时节,他的上级明确的给他们下达了贷款指标。这个指标在过去他们也许会很高兴,但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几近于烫手的山芋,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未来,找不到一个可以让他们加大投资的理由。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根的放松无疑给了众多投资者以更多的便宜的金钱,在无投资项目的基础上,把钱投放到股票市场显然成了他们的无奈之举。
另一种因素则在于市场的一种所谓的“hope rally”心理,暨在政策出台、但还未见到真正效果的时候,市场充满了希望。这个时候人们可以把所有的坏消息都简单的归因于政策、资金尚未到位或尚未成分发挥作用,而资金量充沛等好消息,则会给大家无限期望。市场正是随着这种心理往上走。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这种走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我们的研判是,该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我们认为到了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大家会对现实有一个重新考量,市场可能出现波动,整个市场表现出“前高后低”的特征。基于的理由如下:
一、从货币供应角度考察:一季度的新增贷款显然过于庞大,如果按照一季度的增速继续向市场投放的话,那也就是意味着全年的信贷总额必须保持在15万亿,但显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弹药在短时间内打的过多,我们认为这庞大的信贷投放量在一定程度上确乎挟持了政府行为,央完全可以象美联储一样不断地印刷钞票,以量补速。但显然政府对可能出现的滞胀表现出了明显的担忧,未来信贷的增速必然会相对放缓。4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大幅回落,我们的研判是,这或可理解为信贷的回落是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的前奏。我们预计随着信贷增速的回落,未来货币供应量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高位回落。
二、从市场心理角度考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使我们近十年来第一次生活在通缩中,心中却充满了对通胀的恐惧。当前无论是市场还是我们的政府,都在玩一个危险的游戏,那就是试图用通胀的预期来抵抗真正的通缩。根据我们对1933年美国和1991年后日本政府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及效果来观察,我们的看法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现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反到是通货紧缩有加剧的倾向。
我们所依凭的数据是:4月PMI指数继续小幅反弹。预计5月PMI指数或将环比回落。我们倾向于认为产成品库存指数是顺周期波动的,目前的库存水平已经回到2006年的低位水平,库存持续的低位波动也说明企业大幅扩产的意愿不强,对价格迅速回升的预期不高。如果到今年年底,经济果如我们的预期,整体仍处通缩的阴影之下,那么大家会认为资金投入除了在资本市场、股市、楼市里走一圈,并未引起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场自然会因此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然基于政府保8的决心,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还会批量的推出新的刺激政策。但,从近期市场的反应来看,目前市场对利好政策已显麻木,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呈递减态势。
但具体到资本市场,我们的看法则弱显悲观些,从前期银监会对资金流向的态度及外管局半月来频频发文来看,管理层显然对热钱以及资金流向已经有所警惕,而管理层同时选择在该时机下推出IPO,这一系列信息的更深含义或许在于,管理层已经对股市的泡沫已经有所警惕,并且认为有必要通过扩大交易、监测资金流向和防止热钱流入来予以去泡沫化。显然管理层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至于在未来政府会不会重启IPO,我们无法做出判断,这也视乎市场对该信息的承受力,如果市场未能够承受的住这一信息的压力而出现大幅波动,也许监管层会临时刹车。
同时,获利盘堆积,美国、香港等外围股市面临着大调整的压力。这几大迹象提醒投资者,要做好中级调整随时开始的心理准备。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判断目前的走势,是否已经构成中国股市今年“前高后低”的分水岭。
对于中国股市未来走势的研判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