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要付诸实际行动。

  一是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发展,唯有发展才能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才能保障全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医疗、保险、教育、公共建设等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只有物质财富有了积聚,才可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质文明的发展,才有可能解决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同步的稳定的发展,没有发展一切的蓝图都是空谈。唯有发展才有可能解决或者环节社会矛盾的爆发。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不可阻挡的侵入我们的经济领域,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在危机中求得发展,从而扭转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这是当前科学发展观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是要坚持“科学”这一态度。科学发展观的这种发展不是没有计划的,不是没有具体可行的步骤,更不是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相反,这种科学发展是注重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发展,是坚持实际与雄心壮志的发展。在当前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下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科学”这一态度,要求我们在改革的道路上,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达成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发展无疑潜在着巨大的危机。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总书记的“不折腾”之所以令我们产生共鸣,就因为“不折腾”是一种很好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在“不折腾”中前行。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来的,在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中这个思想一直被深化和升华,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入了时代的血液。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没有改变的。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要植根于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一切从群众的实际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人民群众永远是历史的主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一直致力的事业。我们制定路线也好,我们实践科学实践发展观也好,人民的利益应该是我们必须要维护的最高利益,这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被激发,才能推进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四是要推动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很多人强调制度建设,一出问题,就会说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健全,所以就立了很多制度,而大家发现,问题还是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看我们的制度建设,我们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更多地是进行制度要素的建设,要素非常多,要素之间还打架,不对接。一句话没有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制度建设上。

  制度建设要注重理论的创新、实践的创新。但是有创新就会有矛盾,就会有争论甚至会牺牲个人的政治前途,但是没有创新的制度是风险最大的制度。而制度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建设为保证,按照先进文化理念的要求设计制度,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完善制度,按照严格管理的要求抓好制度落实,使各项制度充分反映和体现先进文化理念。因为,制度出现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人的管理”。因为人管人是最低层次,制度管人是一般层次,以文化理念引导人则是最高层次。精神文化是核心,是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反映,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点。

  总之,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有一个先进的思想理论在推动着历史前进,而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文化战略性命题,科学发展观是在应对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先进的思想理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对我们每个党员、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科学发展观重在突出实践特色,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模范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理论,作为一名党员,我应当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努力把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化为自身的具体行动,使自身的工作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