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正在浮现


 

 

  目前中国大陆在两岸关系议题上打交道的政治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党,一是民进党。只要台湾实行政党轮替制度,大陆就要重视对岛内在野党的工作。至于该如何判断这两个党的政策动向,台湾岛内的政党竞争制度和台湾的“主体性”需求都是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曾有人形容主导中国国民党的马英九是一个着眼于“一中”远大政治目标的人并给予高度期待。这个判断是脱离台湾政治实际的。马英九首先是台湾竞争型政治战场中的局中人,他的政治视野首先是台湾而不是“一中”,他的大陆政策首先要为他顺利完成本届领导人任期及顺利连任领导人服务。因此,尽管他主张强化两岸经贸交往,但对于两岸签订和平协议,他却是拒绝的或至少是拖延的(他主张两岸关系发展要先经济后政治,表示首个任期内不谈两岸政治问题)。拒绝或拖延的目的,一是可以维护台湾“主体性”,迎合台湾部分民意;二是可以以谈政治议题为远期承诺,从而尽量从近期的两岸经济合作中多拿“执政”利好,反正大陆为了使两岸关系最终获得政治上的解决,经济上也必须不断释放经济利好。因此,马英九热衷于两岸经济开放而封闭两岸政治议题,都是为了巩固他以及国民党的“执政”地位,甚至可以说,马英九在高效率地利用大陆推进两岸关系的迫切心态来为自己的“执政”地位加分。

  大陆方面手中有源源不断的经济牌,倒不至于当马英九避谈政治议题就停止输送经济利好,但这终究会有一个底线和耐心的问题。当马英九处于他可能的第二届任期的后期,当他要寻求个人在“一中”历史中的定位的时候,他或许会在两岸政治议题上有一些积极的举动。当然,这个举动仍将是有限度的,例如仅限于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两岸行政部门互动制度化等等,如果没有特殊事态发生,两岸在“一中”架构下实现两岸统一仍将是一个渐进的、较长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