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才韩非之死
韩非,战国末年杰出的思想家和法家的集大成者。林语堂对韩非曾有这样一句评语:“半部韩非治天下。”另有专家认为,在中国整个封建君主时代,只有两位圣人,一位是孔子,另一位则是韩非。孔子以其儒家思想的仁治被历代君主所尊崇;而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整
套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策略正与其相辅相成,且更有利于封建专制时代的政权巩固和独裁统治。只是他的思想理论往往被君主帝王们在暗地里运用和操作,心照不宣而只做不说,不似孔子的张扬与彰显。
故韩非没有太通俗的显赫名声。
当年韩非学业未成,就从老师荀子那里回到了危难中的韩国。多次上书,韩王却毫无反应。这种不明不白的境况,让韩非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
上天还和这位旷世奇才开了一个尴尬难堪的玩笑,让他生来口吃,不善陈述。这不仅严重伤害了他的人生自信、人格自尊和人性自傲,也严重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迈进和发展,更强化了他人生的凝重、苦涩和对现实世界的猜疑、警觉和提防,甚至一定程度上动摇乃至丧失了他对人性善恶的最低限度的信任和谅解。无奈,他只能着力进行他的学术研究,在昏黄的灯光下痛苦和幸福着自己的智慧和文字,不断在自己缜密的逻辑推理和冷峻的思想论证中,插进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
后来秦王嬴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韩非的文章,大为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于是,这个伟大的寡人为了得见韩非,不惜动用三十万大军急切攻韩。韩王听说只是为了让韩非去秦,马上满口答应。随即,三十万秦兵如潮水般退去。
但当嬴政终于见到了韩非之后,却是“秦王悦之,未信用”,原因还是韩非的口吃,这令他们的交流发生了困难。
而此时,有个人也在暗地里对韩非的到来给予了密切的重视和关注,那就是韩非当年的同学李斯。他们同为荀子门下最著名的学生。李斯知道,韩非思想的深刻、文采的激扬、心灵的赤诚、人格的魅力、学识的厚重、才华的进射,都在他之上,这一切都无形中对他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和现实的威逼。于是,在他得知秦王还没有决定重用韩非的消息后,很快就在秦王面前大肆诋毁韩非。无非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今大王的事业就是吞并诸侯,而韩非到时候还是会替韩国效命,不会替秦国出力的,这是人之常情。大王把他留在秦国,就等于给自己留下后患,不如给他定个罪名,把他杀掉。
就这么简单,秦王竟相信了李斯毫无根据临时编造的鬼话,将韩非下狱囚禁。随后,李斯的毒酒就端了过来。
等秦王很快后悔,急急派人去赦免韩非时,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