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海车展高峰论坛上,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对“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进行了首次发布。景气指数的发布得到汽车行业和相关媒体的普遍关注。彭博社和路透社等众多海外媒体也进行了广泛报道。
但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景气监测指数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其中涉及的研究方法及概念大家还比较陌生。为此,我想有必要对2009年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报告做一解读。
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监测指数是描述汽车市场波动的综合性指数,涵盖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汽车行业产销、就业、成本、价格、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反映汽车行业未来变化趋势,该指数今后将按季度向社会公布。
2009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的景气监测结果,显示出以下特点:一是从2007年4季度开始,我国汽车行业景气状况逐季下滑;二是汽车行业景气虽然严峻但已呈现回暖态势;三是汽车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喜忧参半,但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汽车行业消化库存情况和下季度销量预期都较为乐观。
景气指数,可以理解为是反映行业整体舒适程度(就像气温一样)的指标,包涵了产销、价格、库存、利润、就业状况等多项指标。通常景气值在100上下波动,100为中间值,高于100视为景气状态;低于100则是不景气。
通过汽车行业景气监测指数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汽车行业的景气值在连续下滑后,出现回暖迹象。我国的汽车行业经历了2002年的“井喷”,2005年的低谷之后,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处在逐季下滑的阶段;2009年一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98.4 ,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7。汽车行业景气状况继续回落,但降幅有所遏制,汽车行业开始出现回暖迹象。
在构成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的指标体系中,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即产品销售收入)、汽车行业利润总额、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汽车行业税收总额等5个指标(均经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的景气度比上季度仍有所下滑。
但是,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出,先行指标已经大副上扬、一致性指标也出现触底反弹,只有之后指标仍然回落,显示行业回暖迹象明显。
行业预警指数回落较大
中国汽车行业预警指数是描述汽车行业景气度状况所处的状态(过热、偏热、正常、偏冷和过冷)的指数。预警指数的优点是该指数直观、简单易懂。中国汽车行业预警指数主要指标包括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状况(销售收入指标、进出口等指标)、经营指标(存货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以及资产规模(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
从汽车行业的预警指数来看,从2008年二季度开始,汽车行业的预警指数逐季下跌。到2009年一季度,汽车行业预警指数已下跌到83.3,比2008年一季度回落26.7,比2008年四季度回落3.4。根据预警指数各区间划分,到2009年一季度,汽车行业预警指数已由表示运行正常的“绿灯区”基本跌至“绿灯区”和运行偏冷的“浅蓝灯区”之间的临界线处。但考虑到3月份市场销量明显放大,继续滑入“浅蓝灯区”的可能性有所减弱。 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监测指数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形成的景气指数和预警指数,二是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和千名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和经销商经理人指数分别反映了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经销商对现有市场表现的满意情况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
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是通过对汽车生产企业和集团、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公司和大型经销商集团、汽车交易市场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级的企业领导等百名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前及今后宏观经济形式、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进行判断和预期,同时,结合企业产销量、经营状况以及资产规模等各项指标综合得出的景气指数。
中国汽车行业千名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也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全国不同区域各主要品牌经销店店长或销售经理,对当前销售、库存、经营状况及行业总体运行态势来做出判断和预期等各项指标综合得出的景气指数。
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对中国汽车市场有信心
2009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0,高于100,表明汽车生产厂家对汽车市场持乐观态度。汽车行业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为105.8,略低于企业家信心指数,表明经销商对汽车市场也比较乐观,但乐观程度低于企业家。
对第二季度市场的预期,企业家和经销商经理人均判断第二季度的汽车市场景气状况将低于第一季度。
在市场环境方面,汽车行业企业家的乐观程度有所下降。在对2009年第二季度汽车市场总体需求的判断上,持“很乐观”与“比较乐观”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6%和55.5%,与一季度相比均有所下降;同时,企业家对价格走势的分歧较大,认为价格将“持平”和“略有下降”的比例各占50.0%。
在产销量预测方面,47.1%的企业家估计第二季度本企业销量会“略有增加”,认为会“大幅增加”和“略有减少”的比例各占17.6%;对第二季度本企业产量的态度上,77.0%企业家倾向于增加产量;而在库存方面,认为库存会增加、持平和减少的比例分别为40.0%、26.7%和33.3%。
44.9%经销商第一季度经营状况较好,不好的比例不到10%。对第二季度经营状况的预期总体上低于一季度,有14.5%预期非常好,32.9%预期比较好,20.0%预期一般,24.2%预期不太好,8.5%预期非常好。
在库存方面,第一季度经销商库存情况比较稳定,库存大幅上涨的经销商占3.6%,21.8%略有上涨,由于市场销售情况较好,经销商消化了大量积累的库存,31.9%的经销商库存略有减少,9.1%大幅度减少。二季度,随着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经销商对扩大库存有了明显的要求。
此外,总体上看经销商库存量稍多,有12.7%的经销商表示库存量过多,36.7%表示库存量稍多,34.5%表示库存基本合理,认为库存偏少的占12.7%,库存严重不足占3.4%。
从区域对比来看,东北、西南两地经销商第一季度信心指数相对较高,分别为111.2和110.5。信心指数较低的区域集中在华南和华北两地,其中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华南地区第一季度信心指数为102.8。华北地区一季度预期指数为99.2,是6大区域中信心指数最低的区域,与此同时经销商对第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也低于其他区域。这主要是由于华北区域内主要城市北京等地对政策敏感度较强,多数经销商认为第一季度的火爆车市主要源于政策的拉动,但由于政策作用的时效性,和对于未来政策出台不确定性的判断,表现出对市场的信心相对较低。
总体而言,目前汽车行业二季度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同企业和不同产品之间的状况分化加剧。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和产业振兴调整规划陆续出台后,拉动内需和振兴产业成效于2008年12月,在汽车行业的一些方面也有所显露,表现在税金总额上升、用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平稳等,说明行业景气降幅有所遏制。但目前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国外需求明显不足、企业亏损面加大等。从趋势上看,行业的景气状况仍处在下行通道,短期汽车行业景气度仍将表现较低数值。
进入2009年,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和拉动内需的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成效,除了外贸、就业和企业盈利状况这些指标之外,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等指标均在好转,汽车产销状况也出现明显的见底回暖迹象。但是,对于汽车行业走向复苏(特别是价格、出口和盈利方面)真正转折的判断,仍应相当谨慎。
企业家和经销商经理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二季度汽车市场预期与一季度相比有所下降,但信心指数仍在100以上,对市场判断谨慎乐观。
鉴于近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必将使国内市场加大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充分考虑这一重要前提条件,我们认为2009年二季度汽车行业的景气状况将比一季度会略有提升,但提升幅度不会太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将比一季度有所扭转,但仍达不到2008年二季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