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惊醒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必须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帮助他们排除心中的杂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通过开展“离开了父母我将怎么办?”“凡是自己能做的事决不麻烦他人。”等活动进行引导,让懒于做事的学生学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吃饭自己做,帮助学校、家庭打扫卫生,帮父母喂猪、喂兔、拾柴等。通过这些日常琐事的劳动,使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一粥饭,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培养学生对逆境的承受能力。学生的境遇不是可以自行选择的。孩子们的心灵是脆弱的,许多孩子经不起挫折的磨难。每当这时,为师者就要充当“雪中送炭”的角色,对学生不能强调统一的学习标准,也不能按考分来评价,只要他们持续努力,即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与表扬,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团结互助;对家庭突遭意外的学生,要让学校这个大家庭去温暖他们,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使他们明白:没有人愿意选择苦难,苦难却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接受批评的勇于自我批评的能力。现在的学生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心理欲望大多都能得到满足,从而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而这种心理就容不下半点批评,更谈不上自我批评。教师通过开展“我的缺点是什么”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容忍他人的缺点,批评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使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学校就是人走向社会前进行各类技能的训练场所。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创设一些交际环境,如开展“说说心理话”、“师生联谊会”等活动,给学生人为制造出一种交际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推销出去,同是也明明白白地把别人作为参照,从而形成宽容、豁达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