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巴菲特(110) 掌中之鸟和林中之鸟


  掌中之鸟和林中之鸟

     作者:孙立坚      

  巴菲特把自己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市场的战术解释为:由于林中之鸟的飞行方向无法控制(战胜市场事倍功半),而掌中之鸟的放飞方向却能够较好的定夺(控制了企业就能增加投资的底气)。

  时下介绍股神巴菲特的书籍真是太多了,仅国内翻译过来的版本就不下十本。最近读完了诠释巴菲特财富人生的《滚雪球》一书,此书朴实丰满,读后真是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有意思的是,正当我津津乐道《滚雪球》的魅力之际,听到了广播里在评论巴菲特所谓的一份认错信,信是他写给自己一生依托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公司股东的,我看后感到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他的真情流露。所以,我并不认为这封信的宗旨是巴菲特想向大家认错,而是让我觉得这是他对信赖自己的亲人,在毫无掩饰地阐述自己对投资战略和人生价值观的再诠释。

  回想起《滚雪球》中巴菲特波澜起伏的人生和投资历程,禁不住想提起笔来,从一个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角度,来尝试解读一下巴菲特独到的投 资理念和超凡投资业绩背后的秘诀。尽管当下评论巴菲特思想的说法不计其数,但都无法完全解答许多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不止一次向我提出过的疑问——为什么巴菲 特的投资理念在学术领域中无法入流?所以,借此机会想结合《滚雪球》中丰富的案例来阐述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也想尝试挑战另一个更大的问题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中国股市中能否行得通?

  事实上,《滚雪球》已用不少的篇幅介绍了巴菲特批判主流投资学脱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读后让人们更为崇拜那些专属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比如烟蒂战略、安全边际、内在价值。而且,据我所知,今天不少年轻人读投资学课程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走出课堂后,能像巴菲特那样,用超人的投资 方法去打开一条通往幸福的阳光通道。但是,巴菲特的成功,绝对不只是他独到的投资理念和高超的投资技术这两个因素所为——当然,巴菲特投资上的失误和挫折 也绝不是巴菲特投资观念的陈旧所致,而是他所选择的自己看得懂的传统领域和坚持价值投资的忍耐力以及友善对待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复合后的效果—— 这些因素让他牢牢地站上了世界财富的最高峰!恰恰有时介入过于复杂的技术型投资却会暴露出巴菲特的理财短处,近日他坦然地调侃自己的投资过失,正是表 明了他勇于修正自己错误,并在此基础上又对自己的投资理念做了进一步的升华。总之,巴菲特的成功经历带给了我们超越主流投资范畴的诸多启迪和深刻反思。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 投资经验荟萃】

  厌恶风险的极端主义者

  巴菲特对投资不同寻常的理解可能是我们挖掘他致富秘诀的关键所在,而且,他有悖常理的理解是从骨子里渗透出来,并且他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 一言一行诠释着自己对投资独到的认识。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巴菲特成为了全世界罕见的怪癖财神,他让人崇拜,但又无法模仿,甚至不少人根本不愿意去仿效。

  在巴菲特看来,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是一回事,只要控制好投资成本,超跌买入,就能抓住财富,而卖出的价格和由此带来的利润则是由投资标的最 终的内在价值必然形成的。市场的买卖交易、股市的涨跌起伏根本左右不了投资,唯一的风险是在于投资者没有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水平买进。至于卖 出,巴菲特认为没有什么时机选择的好坏,只有当时机到来的时候,你舍得不舍得卖出的问题。巴菲特选好的股票(公司),他常常舍不得卖。所以,巴菲特对预测 未来市场的走势根本不屑一顾,在他看来,持有股票可能会有一时的风险,但是交易它会带来永久的风险。为此,在今天,人们把巴菲特的这种投资风格 ”——出于对他宗教般的敬仰心情——称之为长期价值投资

  事实上,按一般常理来说,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是不一样的。实物投资只要控制好成本,谈好买卖价格就行——不管它是市场价格还是垄断价格,能否赚 钱往往事先都可能做到一目了然;而金融投资是投资未来——未来充满了荆棘和陷阱,人人都要和这种不确定性较量到底。在几百年较量的过程中,大家都学会了高风险高收益和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经验,而且为了这样的结果人人都意识到投资需要自己劳心伤神,把握好交易的时机,不至于让自己最后处于一种低收益高 风险的尴尬局面。于是,主流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只要市场趋于完善,市场带给每个人的最终业绩就会基本一样,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所以,每当人们投资失 败的时候,大家都会归咎于市场的不完善,而政府也会为了顺应民心,把干预的焦点放在解决市场和制度所带来的客观缺陷问题上。甚至不少的一般投资者会认为, 在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只有跟着掌握大量资金和拥有技术手段的能人走,才是一种明智的投资行为。当然,这种认识有它的合理性一面,至少从信息的含量层 面上来说,搭便车确实能够节省信息收集成本,带来一时的投资收益。可是,一直以来我们的这种认识却干扰着我们分析巴菲特的成功秘诀,单纯的认为巴菲特 的成功秘诀是信息多,懂得多,而忽视了他执着恪守自己投资价值观的宝贵一面——那就是从骨子里渗出来的把风险控制到接近于零的极限追求。

  巴菲特反复都在强调它的投资理念: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是记住第一条。今天,虽然我们很多投资者也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但是,对风险的理 解还是与巴菲特有着本质的差异!也就是说,当你觉得金融投资遇到风险是很自然的时候,你与巴菲特的差异可能就开始在一天天被拉大,你的业绩与巴菲特的相比 也必然在一天天下滑。巴菲特对风险的理解是非常极端,甚至有悖常理,那就是投资不可以有亏损,有风险就有亏损!

  为了不让自己亏损,或者规避产生亏损的风险,巴菲特把钱看得很,一进一出丝毫都不能含糊,他异常抠门的品性似乎与生俱来,这 在《滚雪球》中被描述得惟妙惟肖:从小时候卖可乐对顾客的斤斤计较,到鼓动自己的小伙伴去赛马场拾人家丢弃掉的、懒得去兑现的低额中奖马票;从出租自己玩 过的弹子机给客来客往的理发店,并以某家虚拟公司的代理人身份,坦然地跟理发店老板谈分成的条件,而自己却千方百计找理由回避老板提出的更新弹子机的合理 要求,到送报时为了能保证收入不流失,跟小区住家的门卫建立合作关系——让人家拿他不花自己钱赠送的报纸,而要求别人在住家搬出时及时告知这一信息以便他 能及时堵住别人收回报费,等等等等。巴菲特从小就这样求实,不铺张浪费,而把自己的亏损或付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些品性直到他后来结婚之后还依然保 持。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 投资经验荟萃】

  正是因为巴菲特对自己金融投资的成本控制到了极限状态——做法跟收藏家压低价格、讨价还价、故弄玄虚地对付不识货的买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 以,对他的投资辉煌成就,如果偏离了上述这些因素,而仅仅从金融学投资组合或套利投机等经典的原理上来分析就会显得十分牵强,甚至会认为他是投资界的 ,成功也只是一种特例和幸运的表现,根本没有什么可深入研究的价值。即使我们退一步,采用巴菲特较为看重的每股收益率等财务指标来诠释他的成功历程, 也只能抓住其价值观的皮毛和表象,而无法理解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所构筑和不断诠释着的内在价值的理论体系。

  漠视波动的价值投资者

  尽管在学术的殿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他的一席之地和学术流派,巴菲特还是以非凡的投资业绩向世人证明着其投资理念不可挑剔的存在感。《滚雪球》中 有多处提及巴菲特曾数次正面质疑支撑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有效市场假说。他甚至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对提高投资绩效一点儿帮助都没有!很多学生因此也多次 向我质疑为什么大学课堂要学和实际脱离的东西,是不是巴菲特的思想很难传授,存在高不可攀的技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