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康怡
车子乍一开进响螺湾,扑面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工地。一块块几十万平方米四四方方的工地围墙内,是一片火热忙碌的景象,这些围墙外面挂着的牌子一个接着一个,上面分别写着五矿大厦、中钢国际大厦、中船重工、河南大厦、云南大厦……
这里是滨海新区规划中的商务区,按照规划,不久这里将矗立起38幢高楼,中央大企业集团总部、外省政府驻滨海新区办事机构,将集聚在这里。
一季度天津GDP增速跃居全国第一,滨海新区GDP增速更高达22.3%。
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持续在底部盘整,对滨海而言更像是一剂催化剂。尽管外商在这里的投资正变得谨慎和低迷,但这显然不会影响滨海新区的好心 情,在全国4万亿投资计划、一季度4.28万亿天量贷款的强力推动下,数千亿的基建投资和央企项目投资,让滨海新区成就中国工业新引擎之路,瞬间变短。
这里经济沸腾的图景,你无法想像。
基建:速度!速度!
“你能想象比两个鸟巢还大的游泳池会是什么样子的吗?”从天津滨海新区中心驱车15分钟,跨过海河大桥,就能看到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巨大“游泳池”。隔着一堵墙,外面就是海河波光粼粼的水面。
不过,这里不是用来游泳的,而是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建设工地的一部分,它的专业名字叫做干坞。
“在干坞里,将建成三个85米长,直径10米的沉管。建成后,往干坞中放水,直至水面与海河水面持平,然后将漂浮起来的沉管拖到海河里的指定位 置。通过往沉管里注水让它下沉,并对这三段沉管进行精准连接。排空连接好的沉管后,就建成了海河河底通车隧道。”滨海新区建投集团这一项目的负责人隋洪瑞 在现场扯着嗓子大声描述着。
已经是晚上八点多,这里依然灯火通明,挖土机、搅拌机、来回穿行的大卡车、各种机器的轰鸣声混杂在一起。虽然不时有洒水车开过,可是扬起的尘土还是将这里的空气变得混混浊浊。
“我们现在是24小时连轴转,上面提的口号是5+2,白加黑。”隋洪瑞说。
出了工地,沿着河南路,一路都是这样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每天经过这里看到的都不一样,我们经常被乘客提到的新地名给问住了。”一位本地的出租车司机显然对这种变化速度也有些不适应。
眼下这种变化还在加速。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此次基础设施建设大潮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曾经叱咤一时的浦东新区,当时的面积也只有它的四分之一。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通道,可是起步较晚的新滨海区相对于整体的发展速度的要求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空间依然巨大。
“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现在已经呈现出局限性,成为新区经济快速发展、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的瓶颈。”滨海新区建投集团的张国华说。
张国华所在的滨海建投公司是滨海新区基建项目的融资和投资平台,这个管钱的单位今年明显感觉到手头宽裕了。
2009年,滨海建投集团共安排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763.7亿元,计划年内完成投资188.4亿元。对于这庞大的投资金额,张国华表 示:“一部分是来自于银行贷款,一部分是来自于政府、大约占到三分之一弱,还有一些来自于我们正在尝试的新的融资方式,例如企业债、产业基金等。”
谈到贷款,张国华眉开眼笑:“我们以往的贷款主要是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可是现在愿意给我们贷款的银行多了很多。前段时间,招商银行还要给我们贷两个亿,我们觉得太少了,没有签。”张说。
这个公司的网站显示,在刚刚过去的6个月,滨海建投公司已经从建设银行获得248亿元金融支持,中国工商银行也将融资200亿元支持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现在的投资资金已经储备到了2010年,万一国家政策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这边还能保证项目的继续进行。”张国华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人都会说这句话,“有土地,有需求,又有钱,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天津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2.7%。
央企:项目!项目!
在一季度投资的两只巨擘中,除了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表现更为突出。
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天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上虽然增幅比去年同期只高出10个百分点,但是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幅度达到46.7%。
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所长金碚说,相对于其他地方工业负增长的窘况,天津的确是一枝独秀。
这一点在滨海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在滨海新区统计的2009年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近468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了189个,投资规模占到总投资规模的一半。
如此大手笔的投资,钱从哪里来?当我们将镜头拉得更近,就会发现在天津工业投资的各个领域,都能嗅到央企的味道。
大的工业项目和央企就像是对孪生姐妹,在天津市今年推出的80项重大工业项目中,中央大企业集团、大院大所项目34项,总投资额2026.9亿元。
总投资达229亿元的航空航天产业领域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五院和航天十一院成为这里的主角。
在一块写着 “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的牌子背后,一栋已经初具雏形的蓝色钢结构建筑在黑色的盐碱地上显得格外醒目,机器的轰鸣声不时从里面传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天津产业化基地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超指着厂房介绍说,这是首座贮箱焊接装配厂房,其他九座厂房也正同时建设,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空客A320项目,也让滨海新区一举在世界上闻名。天津航空城办公室主任董维忠的声音已经有些嘶哑,午饭前他刚刚向一位前来洽谈的俄罗斯厂商介绍完天津航空城的相关情况以及这里的配套政策,近段时间这样的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天津航空城,就是空客中国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的所在地,也被称为天津滨海临空产业区。
董维忠说:“我们以前去德国汉堡时,说起天津,大家都不知道是哪里,我们只好介绍说1500万人,就在北京旁边。现在,我们只要提起A320,大家就知道了。”
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集团四大巨头齐聚天津,订下近846亿元总投资的大蛋糕。
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仅仅百万吨乙烯一项投资就达268亿元,再加上配套工程,将达到340亿元。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新兴铸管集团等央企,在汽车以及装备制造业的投资也不甘示弱,四家央企共投资工业项目11个,总投资达464亿元。
伴随央企项目的扎堆,一季度创历史之最的新增贷款也迅速流入滨海新区这块洼地。业内人士指出,贷款的流向主要集中于政府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另外一个渠道就是给中央企业补充血液。
此前,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曾对外界透露,银行新增贷款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4万亿”拉动的政府主导投资项目中,而央企正是这些项目的最大承建者。
这就不难理解,在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地方政府频繁拜访央企老总的原因了。此时,抱紧央企这棵大树的确是明智之举。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开始转向。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说:“未来,滨海新区的招商引资方向,要从过去的以外资为主转向内外资并举。”
尽管一季度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保持了23.9%的增长,但与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和央企为主的工业投资的热火朝天相比,外资仍然显得低迷。
近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将取消8600万美元投资的消息,让滨海新区心头一紧。这种现象仍在继续,滨海新区管委会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说,目前,计划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中,有22个工程没有按时间节点推进,3个取消了投资计划,9个推迟开工。这其中大多数是外资项目。
不过,外资撤离并没有影响滨海新区的好心情。在强力投资推动下,处于工业化建设初期的滨海新区,显然成为最大受益者。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有项目,有需求,又有钱,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