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少数理论家和政治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我国依然存在着商品经济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生除了必须具备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前提,即社会分工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生产者之间在产权和经营活动上的独立性之外,还必须具备另外两个重要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整个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这些条件都内在地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之中,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生。
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首先是一种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由于存在着广泛的社会分工和劳动交换关系,存在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及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由于国有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在经济利益和经营活动上的独立性,因此整个社会的产品交换必然要求采用商品交换的形式,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的这种商品经济与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小商品经济不同,它不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作为自然经济形态的补充的经济形式,而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使社会分工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使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换更加频繁,相互依赖关系更加密切,自给自足的狭隘封闭的生产方式被长度摒弃,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都建立在商品倾向关系的基础上,价值规律支配下的市场机制必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经济体制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并且从社会资源配置过程看,在资源稀缺和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必然要求资源的有偿使用,要求资源能够按照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来加以分配和调节,要求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这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