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老子所创立的中国古典哲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它渗透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核,也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传承弘杨,也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丰富发展。
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从以下几方面传承弘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首先,传承弘杨了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份。在《道经》中,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著名论断,在《德经》中,老子又提出了“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一命题。老子在其它论述中还讲到了“谓我自然”,“希言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等等。老子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也可以把他的哲学称为自然哲学。这里,老子所谓自然是什么含义呢?从字面上来看,自然可以是指自身自然或者外界自然即大自然,又可以是指事物的必然性即规律。但从更深层面来看,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是他期盼和追求的和谐。包括天、地、人之间的和谐,政、法、民之间的和谐等等。自然就是和谐。我们今天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就是对老子传统和谐思想的传承弘杨。
其次,传承弘杨了老子的三维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是生成万物之本,然而道是如何生成万物的呢?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作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杰出论述。这就是说,道生万物,中间还经过了一、二、三等三个环节。一是指原始的混然一气;二是指天和地;三是指阴气、阳气和冲气。冲气又称中气,是阴气和阳气之外的一种气。阴气形成万物背面,阳气形成万物正面,然而只有阴阳二气于冲气中达到交流融和,万物才能得以生成。相反阴阳二气失调,万物不仅不能得以生成,即是已经生成,也会受到伤害。这里,我们把阴、阳、冲三气称为三维,老子阴、阳、冲三气生成万物的哲学思想,我们也称之为三维哲学思想。老子这一哲学思想,不仅是期盼和追求和谐,而且为和谐的实现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今天,我们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也是对老子三维哲学思想的传承弘杨。
再是,传承弘杨了老子的无为哲学思想。老子哲学思想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主张“无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①老子这一著名辩证主张,显然不能消极地理解为无所作为。老子又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②可见,老子事实上追求社会和谐思想是非常强烈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还说:“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就是要社会管理层建立保持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民众自己来实现社会和谐。今天,我们提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仍然要求官员们要加强民主政治,实现依法行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些都是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传承弘杨。
再次,传承弘杨了老子的柔弱哲学思想。老子哲学思想再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主张“柔弱”。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③老子认为,事物走向反面,体现出了道的运动,柔弱胜于刚强,体现出了道的作用。老子还说:“见小曰明,守弱曰强”, ④认为能看见细微之处就是明,能守住柔弱就是强。老子还认为柔弱战胜刚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实行却很难,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⑤老子还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⑥这里,老子认为柔弱是走向坚强的道路,坚强是走向死亡的道路。老子观察到物极必反的规律,提出从反面使事物达到极限,从而使其走向自己反面。进而又提出为防止走向反面,把自己摆在柔弱的位置,认为这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办法。可见,老子讲的“柔弱”,决不能看作可以任其欺辱的软弱。老子还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可见“柔弱”的实质是善良无争,以柔克刚。老子为了社会和谐,他希望所有社会成员都象水那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⑦今天,我们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也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也正是对老子柔弱哲学思想的传承弘杨。
传承弘杨老子哲学思想,倡导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然而从上面谈到的几个主要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哲学思想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这也说明,倡导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与学习老子哲学思想的浪潮同时兴起,这决非是偶然现象。
另一方面,老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过去二千五百多年,社会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经济形态也从自然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因而我们今天提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也要在传承弘杨老子哲学思想的同时,丰富和发展老子的哲学思想。
哲学应当引领社会历史前进。老子哲学思想所期盼追求的和谐社会,是当时市民缅怀原始社会和谐的反映,因而老子描绘的和谐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⑧这就是说,要让国家小些,人民少些,要使民众不用文字,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社会中去,按理说来,哲学应为社会前进开辟道路,而不要让历史后退,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不能要求老子描绘出未来和谐社会的样子,然而我们今天传承弘杨老子哲学思想,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把人类社会历史更好地推向前进。
哲学应当容纳文化知识。哲学应当是文化知识的升华,而不应当相互排斥。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和谐社会,轻视文化,菲薄知识。老子认为“智慧出,有大伪” ⑨还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⑩老子甚至认为“绝学无忧”, ⑾即与文化学问断绝,才能免于忧患。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知识进步。
哲学应当唤起民众觉悟。哲学应当是唤醒民众的武器,而不当成为愚民工具。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和谐社会,要把民众塑造成朴素的愚民。老子主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⑿又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⒀这就是说,不是用道来教人民聪明,而是用道来教人民愚朴。今天,我们倡导构建现代和谐社会,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
哲学应当打破地域封锁。哲学应当有宽广的视野,而不应当封闭自己。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和谐社会,人民安居乐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⒁ 然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⒂这就是处于封闭的状态。今天我们已经进入电脑时代,整个地球像个村庄,世界经济也步入一体化进程,如果实行封闭,必然导至落后。因而我们倡导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必须对内和对外都实行开放。
总之,老子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社会也已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因而我们为了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既要传承弘杨老子哲学思想,又要丰富发展老子哲学思想。我们只要这样做了,就能更好发挥哲学引领和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
①《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②《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③《道德经》第四十章
④《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⑤《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⑥《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⑦《道德经》第八章
⑧《道德经》第八十章
⑨《道德经》第十八章
⑩《道德经》第十九章
⑾《道德经》第二十章
⑿《道德经》第三章
⒀《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⒁《道德经》第八十章
⒂《道德经》第八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