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周汝昌惊人之语彰显红学堕落


  前几年,还有一种说法,称黛玉是沉湖而死,说高鹗是皇上派来编写后四十回的,遭到了众多网友的质疑,这些年,围绕着《红楼梦》出了不少荒唐事,可谓热闹非常,曹雪芹墓碑可以造假,与曹雪芹相关的词可以造假,荒唐人做荒唐事,你方唱罢我登场,书中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成为红学家们的考证对象和依据,可以演绎考证出各种人物命运和结局,去年红学会出头,大胆而又“慎重”地将《红楼梦》续作者高鹗的名字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名氏”,这与做法同样遭到了质疑。

  严格的说,当初《红楼梦》作者定为曹雪芹的时候证据并不充足,那时候人们还就是相信权威,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增加什么新的依据,如同谎言说过一千编就成了真理一样,许多人不是相信了吗?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就写了一部《红楼梦》,还有一部据称是曹写的《废艺斋集稿》也是有争议的,为什么没有其它作品?中国人都相信一句成语,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难倒《红楼梦》这“三尺之冰”是“一天”冻成的吗?

  将《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来欣赏这就足够了。做一些考证也未尝不可,偏偏有人别出心裁,不满足于此,弄出所谓新解、探佚之类的东西,以此来惹人耳目,还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名字与曹雪芹和脂砚斋联系到一起,与之并列齐名,真是费尽心机,说穿了,不过是利用《红楼梦》之名、利用人们对《红楼梦》的喜爱和好奇,来为自己树碑立传罢了。

    原文:周汝昌惊人之语彰显红学堕落  2009年05月31日 08:14来源:大河网李新月

《红楼梦》作者到底是谁。坊间争议颇多,也困扰了学术界多年。最近,91岁高龄的红学泰斗周汝昌语出惊人:“《红楼梦》是曹雪芹夫妻二人合著的”。他指出,脂砚斋的评语是小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同于后人的附加物。但脂砚斋是个化名,她本是位女性,是曹雪芹身边的一位伴侣,是《红楼梦》合著者(2009年5月30日《成都晚报》)。

  研究红学的人,大多认为脂砚斋确有其人,曾为《石头记》作评点。至于脂砚斋的身份,猜测很多:有的说是曹雪芹的叔辈,有的说是曹雪芹的化名,有的说是曹雪芹的的红颜知己,有的说是曹雪芹的同性伴侣……但是,把脂砚斋说成曹雪芹的妻子,而且还与曹合写了《红楼梦》,这样的说法的确“太生猛”。那么,红学泰斗为何把脂砚斋解读的天马行空?窃以为,这是炒作的需要!

  几千年前,吕不韦悬书于城门,千金求改一字,被称为炒作的典范。到了现代,炒作更是被文化人活学活用的登峰造极。有骂古人、傍名流的,有骂祖宗、批师长的,有抖隐私、曝绯闻的…….在炒作的热潮中,大禹有了二奶,关羽成了好色之徒,李白成了流氓,李清照成了荡妇,甚至连自己的曾爷爷也被某些教授痛批为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无耻之徒!总之,只要是自己炒作需要的,不管人们怎么看,怎么议论,怎么评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炒自己的作让别人眼红去吧”。于是,在大家的口水飞溅之中,炒作者获取了明晃晃的钞票。

  当俞平伯以“作者作书时的心理,旁人怎得知”,考证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别名;刘心武在《揭秘<红楼梦>》中,考证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的红颜知己;周领在《解密曹雪芹》中以“脂砚斋所珍之砚永葆”,考证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山东人马孝亮以《红楼梦》的手抄本里经常出现“畸笏叟”和“东鲁孔梅溪”的批注,考证出马大观和儿子马益著也是《红楼梦》的作者之一,推断出马大观有可能就是脂砚斋;王蒙在新书《不奴隶,毋宁死》发布会上宣布“曹雪芹是同性恋”的考证,推论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同性伴侣时……作为承接新旧红学的代表人物、红学泰斗的周汝昌怎么能不为自己的不“尽善尽美”而焦急、抓狂,变着法的整出点大动静?

  然而,无论红学泰斗周汝昌怎么考证,也回避不了炒作的痕迹。此次他推出的“竖排繁体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被称为迄今为止最为可靠的一部‘真本’《红楼梦》”,“本书将正文、脂评与拙批三大部分连成一体,构成一部石头记三新版本”的新书介绍,很容易使人将他“60年努力的心力结晶”联想为为了名利不惜掀开古墓棺盖,淫辱历史名人的炒作。

  不否认现在时眼球经济时代,没有炒作,达不到轰动效应,的确很难吸引读者。但是学术如果仅靠这样一种断章取义、打擦边球的方式来拯救,来获得眼球,那只能说是学术的悲哀,只能加速它的下滑和堕落。对此,很多网友指出:“红学研究其实是一群不健康的人研究腐朽的事情,得出变态的结论,养活一群骗子!”“红学研究是中国版的‘皇帝新装’现象,忽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乐此不疲,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大骗子、小骗子,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红学骗子集团!”“这些学术研究者是拿工资的,是拿活动经费的,而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可这些大家们却只拿来些帝王将相的东西来麻醉民众,没有社会道德!”

  尽管网友门对红学研究的质疑过于苛刻,但《红楼梦》再不朽,再伟大,也是一部小说而已。小说基本的功能是啥?用的着一代代人研究?难道我们真的要感谢《红楼梦》,靠它来解决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就业问题?这种讲古不论今,在帝王将相、古代典籍里淘金学术研究到底对社会的进步有多大的推动意义,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