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零售行业全球化


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是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亦即世界范围各国成长中的经济通过正在增长中的大量与多样的商品劳务的广泛输送,国际资金的流动、技术被更快捷广泛地传播,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使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金融国际化。 弗拉基米尔•米罗诺夫在《俄学者论述21世纪全球力量分布与俄的影响》中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大规模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利再分配的过程。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演变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化经济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的挑战,但也因此而大受裨益。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新机遇—贸易市场扩大,贸易商品增加,私人资本的流入增多,此外还可以更多地获得技术。二十世纪末,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标志着中国经济已实行外向型的改革开放,这些改革使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化商品的代理市场,也成为全球化的受益人;这些改革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同时扩展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收益互惠的机会。依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中国在商业获利的同时还迅速改变了国家政策和经济体制,以鼓励、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增长,实施有利于扩大改革开放和增强竞争力的贸易、投资和汇率政策,并以稳定的宏观经济基础巩固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搞活了市场经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零售业的国际扩张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自1992年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零售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的零售企业进驻中国大陆。这些国际化的零售商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选址方法,使中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零售企业迅速成长,如联想公司就如此。联想公司成立于1992年,经过十余载的商业洗礼,它经历了便利店管理咨询范化、标准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在其市场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弱势就是随着目前中国零售市场的全面整合和西方零售行业的迅猛进驻,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暴露出来:价值链的滞后,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经营模式、企业形象、商品结构、服务规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联通公司的发展,影响着零售行业管理的内涵挖掘,影响着零售连锁企业的彻底市场化,影响着零售连锁企业经营的宽度与深度;机遇就是我国的连锁业比重极小,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加入WTO已为中国零售行业搭起了较好的发展平台,政府2004年零售行业全面整合的同时会大力支持地区级零售巨头的发展。有机遇就有威胁,中国零售企业面对的威胁有来自内部,也有来自外部。内部是企业的非正当竞争,外部来自宏观大环境如法制环境的不完善、政府导向的干预等,外部微观有来自WTO引入具有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超前的外资“狼”,例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还有在地方零售企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竞争不断加剧。4、需求:进入2004年,国内零售行业市场需求总量呈现增加趋势,人们消费水平的升级及上游原材料的不断涨价,刺激着更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带来新的消费热点,如汽车、房产、通讯产品等。整个零售行业的商品需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复杂。5、相关产业:零售行业与制造业、物流业等互相支持、彼此依赖,这是不争的事实。零售行业是低利润、高周转的行业,制造业直接影响着零售行业的销售成本,物流业则控制着零售行业商品的流通速度。6、机会:中国政策的稳定代表着商业市场的稳定,同时也制造了商业市场巨大的潜在能力。2004年是中国政府对零售行业保护的最后一年,所以外资零售企业在明后年一定会迅速发展中国市场,国内零售行业将面临激战。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管理咨询公司Five Forces)分析模型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行业分析模型,如下图:该模型认为,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买方的竞价能力、供方的竞价能力、业内竞争的强弱、新进入者的威胁以及替代者的威胁。在一个行业里,这五种基本竞争力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引发行业内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决定着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强度。下面采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全球化对中国零售企业的影响。1、    买方竞价能力分析。零售企业的买方直接是顾客,根据中国市场变化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买方竞价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质量及人们收入的稳定性。全球化对中国零售行业买方客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全球化会促使中国零售行业的商品结构大同,销售量有明显的增长。全球化的一个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世界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有长足发展。国际间的投资、融资业务趋于频繁。这意味着零售行业的销售量迅速增长。第二,世界市场的融合以及零售行业的全球化战略向中国零售企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战略投资的选择需要统一的、至少是可比的价格标准,而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统一准则体系,全球化无疑会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从而符合中国销费群体的心态,吸引顾客群,同时使买方具有很强的竞价能力。2、    供方竞价能力分析。零售行业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商品、信息、人才、资金以及必要的专业仪器和设备。全球化对中国零售行业的供方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零售行业需要大量的商品及市场信息作为竞争策略和经营状况的分析基础。目前,许多零售行业都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情报收集部门及新商品引进工作组,全球化的零售行业必然导致零售行业的信息也全球化,尽管信息技术管理咨询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取得价格信息成本明显降低。第二,零售行业的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管理人才竞争越来越明显,市场服务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人才数量或人才质量的需求都随之提高,从而使行业中优秀人才的竞价能力明显增强。3、    业内竞争的强弱。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对外企进入的条条框框逐渐被取消,国内零售行业与国外零售行业相比在规模、竞争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内目前市场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国家保护体制下形成的。全球化对中国零售行业在技术及管理上的冲击很明显。4、    新进入者的威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潜在的进入者或新加入者都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带来新的物质资源,从而对已有的市场份额格局提出新的分配要求,潜在的进入者或新加入者是否能进入某行业,或者对某行业是否能造成威胁,取决于某行业所存在的进入障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零售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加入WTO后国民待遇原则的生效,行业进行障碍将随之降低。第二,零售行业是商品知识高、管理水平专业的行业,只要拥有专业能力就可以从事这一行业,从这一点看业,零售行业的进入障碍也不高。第三、由于市场品牌效应,现有知名度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形成初建伊始的企业的进入障碍。5、    替代品的威胁。由于零售行业一般是连锁性质,不管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大部门零售企业都在努力朝不同业态、不同区域的方向发展,制造不可替代的经营模式。这对中国零售行业会构成一定的威胁。    通过对零售行业全球化的五力分析显示,中国零售行业应先发挥自身优势,占有管理咨询公司中国本身具有的丰富市场,取得国家级零售巨头企业的地位,打好防御保卫战,做大做强,抢在跨国企业垄断中国市场前先行收购国内有效资产,选择合适时机攻击外资零售企业,然后再一步一步向国际化迈进,从而形成跨国经营、稳固发展的成熟企业。     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