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受了一些媒体的采访,阐述了自己对未来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一些看法,先将主要观点归纳如下,有待进一步研究:
1.在拓展各类金融业务中,私人银行业务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创新能力拥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中国80%的储蓄来自于20%的高收入人群,私人银行针对的就是这部分高端客户的需求,如果将中国80%的财富调动起来,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促使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一步。
相关联接:金融创新“含金”几何
2.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难处在于如何解决好“效率”和“稳定”的冲突
小额贷款公司同一般的金融机不一样,虽然设立及监管按照金融机构去操作,但实际在融资方面,还是作为一家工商企业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而营业利润又要偿付较高的税收,所以,现在小额贷款公司依然面临着资金成本的压力问题。
目前这种对于小贷贷款公司的政策,我认为,政府层面主要还是为了保持稳定的考虑。假如小额贷款公司能够成为吸收存款的村镇银行,那么,它就要采取商业银行稳定经营的作法,所以,政府要求小额贷款要想获得金融机构的低贷款成本,就得让大型商业银行对自己的参股在50%以上。
于是,那些小贷公司股东肯定不愿意,他们觉得自己在为别人打工。也就是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这种金融创新模式目前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建议政府应该尽快从减税负、降利率等方面去入手进行解决。
相关联接:只贷不存先天不足
3.欧盟经济复苏慢的根源在于“小政府”去处理“大危机”
欧盟经济的复苏状况不如人意,经济指标坏于预期,这些特征和中美经济成了鲜明对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是欧盟经济体由于“超主权”的结合特征,所以,对流动性危机所需要政府采取及时和强有力地救市态度上,欧盟成员国和相关机构的“协调”成本非常高,而且,欧盟经济的运行规则限制了欧盟机构和成员国的“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使得政府的输血行为不及时、不坚强,流动性危机的状况没有被及时地控制住。二是欧盟经济体在东扩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尤其是中美经济的下滑,严重制约了欧盟经济的复苏。所以,它们市场自身的“造血”能力要远远低于中美主权国家的经济体。也就是说,它们的复苏可能要滞后于中美经济的复苏。三是东扩后的东欧经济糟糕的表现拖累了欧盟经济体中发达工业国家的复苏。大量借给东欧用于发展的资金,在这场流动性危机面前,都成为无法流动的坏账,造成这些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状况也变得越来越糟糕,此时,政府的“输血”再无法到位,情况就会更糟糕。
相关联接: 欧盟经济:已近黎明?
4.中国在宽松的货币环境面前不会首先产生通货膨胀
对前一阶段各国政府为了救市所采取的越来越猛地货币注入政策,市场都开始担心通胀的问题。一些规避通胀的大宗商品也因此被热捧,比如,黄金价格不断攀升。但是,我认为,中国的风险关键还是在于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通缩现象。如果政府救市行为减弱,市场信心不足,那么,投资就会放慢,企业库存增加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个人的就业和收入都会成为国家棘手的问题。即使出现通胀的问题,也是外部市场的通胀环境更容易形成,我担心的是再会重演去年上半年的大宗商品价格狂涨后给我们带来的“输入型通胀”现象。如果经济不能保持现在良好的复苏态势,那么,滞胀的风险才是中国经济最麻烦的拦路石。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当务之急是我们要摆脱经济下滑的困扰,而不是考虑抑制通胀的问题。政策若用反掉,后果不堪设想!
5.亚洲金融合作模式需要“质”的变化
亚洲13国财政部长近日同意组建一个1,200亿美元的储备基金,在紧急需要时提供流动性的时候,能发挥其更有效的救市作用,以帮助受害国家尽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困扰。这一举措也表明了亚洲国家对现有IMF框架的救市能力和效率充满担忧和不满的情绪。不仅如此,我们注意到最近亚洲各国政府所倡导的金融合作模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为了防范危机这种被动的合作模式,而是想通过有效的金融合作,能够进一步扫除阻碍亚洲摆脱对外依存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市场培育”问题,比如,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ADB)年会上,亚洲各国财政部长都表示,在处理经济危机时,各国政府必须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温总理在今年的博熬论坛上更是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中国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以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
另外,在事前防范危机的措施上面,亚洲国家都意识到了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对亚洲国家用勤劳和智慧建立起来的宝贵财富所造成的负面冲击作用,都有强烈的做强自己的货币和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愿望。最近,弱化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的亚洲货币互换模式已经成为亚洲金融合作一个重要亮点。比如,中国政府已经和亚洲和拉美多个国家进行了货币互换,总额达到人民币6500亿元。同时,日本也打算将通过紧急互换协议向亚洲各国提供至多6万亿日圆(约合600亿美元)的资金。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还将为亚洲国家发行的至多5,000亿日圆武士债券提供担保。
相关联接:亚洲金融合作需要新的模式
6. 中国热钱忽隐忽现,随着开放度的提高,我们的管理成本愈来愈大
对于国内市场的热钱问题,是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一根敏感神经,似乎一直如影随形,但没有特别明显的证据。去年 上半年曾经有机构预测,当时我国的热钱规模约在5000多亿美元。从目前的形势看,全球经济何时复苏还不确定,全球范围内缺乏资金流动性的问题依然存在, 而此时欧美等国也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以走出经济低谷,所以不排除国内的热钱由流入转为流出。如果热钱从我国资本市场纷纷撤离,那么受到直接影响的就是国内 的股市和债券市场。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去年的韩国金融风暴均是由于外资撤离冲击股市,从而影响了该国或地区的整个金融体系。投资者应该谨慎看待股市走势,不能盲目乐观。
相关联接:警惕热钱出逃冲击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