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构素数理论
五构素说与方向不变原理的提出基本能解决四大问题的前二个,其数量化技术化切入点就在五构素数理论。
(一)描述世界构成的要件
描述世界构成的要件有二大方面,一是坐标参照系如一元论、二元论、五构素;二是世界构成元素的基本条件。构素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又有二个要求:其一,各元素间有着相对独立性,能反映物体重大特征的一个面,但这种区别又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宇宙世界对物体有多种描述函数多个方法多组变量,但变量间不得重复包含不得相交而且最起码所有的变量所代表的构素要能统一于物体统一于世界;其二,元素总数必然是有限的且最好不不超过二位数,一、二元就目前认识水平来说难以看清物体内在特征、结构;元素多了又看不清主体架构即没有特征归类,不符合事件间层次关系特点,也不是描述、分析的简便办法,起码变量太多一个方程式是写不完的。
五构素应是符合上述二个要求的一组变量,用于描述宇宙世界解析物体而称为宇宙五构素或物体五构素。五构素不是唯一的一种宇宙描述方法,只是针对宇宙一个特定的时空结构与物质材料为组合的以及人类某种认知方式时的描述方法,如建木瓦房工艺时代的砖、木、泥、瓦和时空是房屋的主要构素,而建水泥钢筋混凝结构房工艺时代的钢筋、水泥、时空等是房屋的主要构素。
(二)五构素说有利于应用“坐标系”作物体解剖式研究
现在的人文科技知识系统十分庞大,任何描述世界的坐标都不能完全脱离人类科技文化史料。五构素说正是这样一个坐标系。它照顾人文科技发展进程,有利于科研继续;它揭示物体构成的特征单元,通过特征抓住规律进而解剖物体;它在时空、物质论的基础上对方向的挖掘研究使得五构素坐标自然形成。“虚&531”从五构素新视角出发解析物体,又围绕物体消费运动向纵深方向探讨全宇宙中的事物、现象、规律等。因而从五构素坐标系中我们得到了“五构素物体论”,即通过逐一研析五构素来研究物体作消费运动时所产生的个体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能量论、广义物质论、五构素论是三种描述宇宙的坐标系
宇宙生命周期里最典型的环节有四个。第一个环节是能量暴发时空点,在此点宇宙呈纯能量态,其间内嵌宇宙史前期的空无、能量“O”态点。第二个环节是爆炸产生宇宙和进入冷胀相后,能量部分地演变出五构素。五构素可以归纳成广义物质,而力热、虚物质、实物质作为五构素内涵可以直接以能量度量。随着五构素产生,大统一理论分解为社会律和自然律;超大统一力分解为热力、质量引力惯性力、社会引力和大统一力。第三个环节是宇宙进入热缩相后,全部事物经黑洞期进入能量态。由于五构素说是对宇宙在生存发展灭亡(灭亡在其中只是个短暂过程)期间的描述,作为研究宇宙描述物体的学说是不可或缺的。
能量论、广义物质论、五构素论是《虚&531》丛书描述宇宙世界使用的三种坐标系。不同的描述方法就等于使用不同的坐标系,所反映的世界性质即内禀性不应有变化,虽各有千秋且往往互补,但供人们理解、使用、运算、分析的简易程度就太不相同了。因此,是以能量或广义物质为参照坐标系还是以五构素坐标系去描述宇宙、物体,其效果就太不相同。从能量角度去理解世界,抓住了本质却看不到宇宙不同时代的多样特色;将世界理解成广义物质的,可将人类探索宇宙的学问分解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同时也形成了二者间壁垒而使人文社科不能数量化。人类探索宇宙实际是对五个构素逐一研发的,能量论、广义物质论不能反映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因此使用能量论或广义物质论坐标系描述宇宙总特征时,还要引进五构素这个坐标系来对宇宙分部进行细致分析。
总之,宇宙产生前先是空无后是能量汤,自宇宙大爆炸后的世界是能量的也是广义物质的,即能量、实物质与虚物质三者同时存在于宇宙中并共同构成物体而不能单独存在。如时空(虚物质范畴)决定(实)物质运动轨迹而(实)物质迫使时空发生变形,它们谁也不比谁优越,平权共处却不能单独存在。五构素只是描述宇宙观一个比较方便的坐标系,从广义物质范畴来看,也可以说世界是五构素的。能量、广义物质应是哲学上的本体论,而五构素则可通过数理论将世界变成科技中的概念。世界统一于能量,宇宙是唯能量的。
(四)物体函数引论
五构素作为描述宇宙的一种坐标系,除方向外其余在物理学中均有相当发达的科技文化。而《虚&531》的切入点就是方向。五构素中,方向是矢量,其矢量用偏角、角速度计算,其标量通过阴流子(阴流子是将虚物质分割后的量子化形式,典型的阴流子形式是运载着信誉能力和需求欲望的币符)转换计算。其它四个构素为标量,在自然科学里已有相当水平的度量计算方法。
首先,根据世界是能量的观点,有物体函数Su= ƒ(E),即可用轴坐标表示每个物体兑换成能量E时的当量值,轴上任意点都是物体Su。这显然是一维的,也就是说宇宙史前期的纯能量态是一维的。见图
其次,由于宇宙处于冷胀时代,能量实际上以广义物质存在,则有物体方程E=M ×m(具体表示法有待推导),由之可得物体函数Su= ƒ(-E,M、m),式中能量E与虚物质M、实物质m间是转化守恒关系,因而符号相反。符号相反也反映了力热与(广义)物质所呈性质是相反的。这显然是三维的,可用直角坐标表示,坐标中任意点都是物体Su。见图1-1(b)。
列方程需要注意的是,光子、中微子作为单个物体都没有静止质量,其存在完全由时空、方向、力热构成。可见物体由物质构成是狭义和不准确的,由五构素构成也并非一定得“五脏”齐全,只能少不能多,如光子没有质量。
●Su
(a)一维世界轴坐标 (b) 三维(五维)世界坐标
图1-1
(五)五构素物体演绎图论
见图1-2,五构素演绎图中“空无”对应宇宙大爆炸前夕;自从能量产生、宇宙大爆炸后,五构素组装出物体;在规律、特征等产生的同时物体运动规律、存在法则等发生作用后,社会矛盾暴发而解决矛盾的理论方法应运而生。如,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发生中和反应时,矛盾化解为空无或释放能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矛盾消失了,雨后天晴了。我们的经济管理学就是研究生产力发生作用时的效率与公平合理分配问题,而图1-2所绎正反映了监控社会公正和生产效率的经济管理学科之渊源是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中和。
温度从无开始飚升 虚物质 时间
…… 空间
→ 一项原则 531理论→ 中和反应 ←问题基础论点 ←
三大模件
从空无中生出能量,能量爆炸产生五构素宇宙,宇宙中事物运动遵循物体存在法则。物体存在法则是个矛盾法则,从中衍生出问题基础论点。从物体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理想中酝酿出531理论;‘531’与‘问题论点’发生中和反应后,意味着详和的平衡态出现。
图1-2 五构素物体演绎图
(六)宇宙五构素测地线解
测地线是宇宙学中关于弯曲时空里的直线概念,其在方向不变原理中的概念是现实位置与目标位置二点间的最佳途径,无论二点途径间阻力件如何布置、阻力有多大,都不可能放弃目标点。换句话说,测地线是指最佳途径,是以最小投入最大收益为标量的,不应是最长路径也不一定是最短路径。测地线有三种,一是自然测地线,二是社会测地线,三是实际测地线。惯性力主要来自宇宙大爆炸时所释放的碎块飞行速度,运动轨道为沿着弯曲时空形成的自然测地线;质量引力是时空弯曲的效应力,不是真正的力。惯性力和质量引力具等效性和互为催生性。由于实物质具惯性力和质量引力,因而自然测地线也称实物质测地线。社会测地线由社会欲望、能力值形成,由规章制度、法律施力和人心所向构成,是无为有为(即无为而治有为而理的简称)的统一。
站在高空建筑上观察城市交通,密密麻麻的车水马龙根本看不出什么规则、方向来。但我们清楚,其中的个人行动是有目标有动机的,既有出发点也有目的地,而且运行的路径总选择最佳的,不是盲目的。这一点同物体运动轨迹由时空弯曲决定是不同的,不同点在于物体运动轨迹是由物体自身决定为主还是由环境决定为主。环境决定的叫做自然测地线,而自身决定的叫做社会测地线。所以自然测地线与社会测地线的综合称为无为有为测地线。普遍的情况是遵循无为有为运动律,即物体运动轨迹由物体遵循规律服从环境同物体尽力改变环境实现自身主观愿望共同形成。事实上,物体能力有限,必然遵循无为有为律,即物体实际运动轨迹总是介于自然测地线与社会测地线之间,称之为实际测地线。实际测地线总是与社会测地线间存在着一个夹角。
设物体运动方向同社会测地线间存在夹角θ,则据经典力学定律有,
E= F×S×COSθ= F×v×T×COSθ= v×v×m×COSθ,式中表明宇宙首先是能量的,然后又是力热F、实物质 m、方向θ、时间T 、空间S等五构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