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商界已无黄光裕


文/张书乐

  2008年冬天的商界,因黄光裕被拘查等事件而受到阴影所笼罩;但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很快消解了人们对这些富豪们的关注。先救自己,再管他人是非吧!人类的生存哲学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作为传奇存在的黄光裕,曾经的辉煌和今日的落寞都不应该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一个典型模板,对他及其所缔造的国美帝国进行及时深入的解构,能为所有企业家提供一个生动鲜明的参照物。

原罪 悖论下的另类思考


  近期出版的《财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一书,无疑将给我们一把寻找问题的钥匙。财经作家张小平的这本书,以年份为主轴,以黄光裕、黄俊钦等四兄妹的成长为核心,同时结合詹培忠、许钟民等和黄氏家族发生过至关重要关系的人物的经历,在激荡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追述他们的个人命运、家族兴衰和企业发展脉络,并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背景,把个人命运置于激荡的社会变迁之中,可以称得上是个人版的《激荡三十年》。


  黄光裕这朵“商界奇葩”之所以有今天的雨打雪摧、不胜风寒,原罪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这个个人版的《激荡三十年》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就是对此进行的深入探讨。


  商界的原罪并不让人陌生。上世纪80年代的投机倒把、90年代以来的官商勾结等等,都是原罪在那个时代的最激烈表现。而这些原罪,可以说是国内很多企业家,无论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都曾经遭遇过乃至沾染上的,黄光裕不过是其中的“不幸者”而已。


  完美如柳传志者,在联想初期也有过涉嫌贩卖走私电器之类的行为。然而随着联想的成功,过去的一切都成为了原罪,成为了创业初期的一件趣闻、一桩名人轶事。不过,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当年东窗事发,还会有今日的柳传志吗?柳传志必将会湮没在当年籍籍无名的一大群投机倒把商人之中从此沉沦。


  原罪无疑具有两面性。或许我们可以简单的将黄光裕的出事当作是原罪在现在进行时状态下的被揭穿。因此,原罪就变成了现罪,变成不可原谅、无法宽恕的行为。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即原罪何时才能被消解?怎么样的消解才能让原罪成为一桩历史?这些问题不解决,原罪将一直会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是每个国内企业家都不得不思考的话题。张小平在书中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答:“属于原罪的,不妨让给历史混混沌沌地稀释;属于现罪的,一定要交给法院清清楚楚地审查。”


  这一解答基于一个最基本而最无法回避的商界游戏规则:在中国的现行环境下,或许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原罪,无论是走私售假还是官商勾结,其实都是商家在原始积累阶段难以回避的潜规则,原罪的烙印必然深深的刻在每一个企业家的身上。


  但等到企业走向成熟,企业家也成为了风云人物之际,再以过去的原罪惯性来继续今日的商业活动,甚至继续铤而走险,那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


  黄光裕就输在这一命题之上。在原罪的配合下,或许通过走私,或许通过圈地,他实现了原始积累,但却依旧被原罪的成功所迷惑,以至于在自己完全有理由选择其他道路之时、可以金盆洗手之际,依旧执迷不悟。这不仅仅只是一个黄光裕,而是很多已经获得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依旧还在延续的“罪过”。


  张小平通过对黄光裕原罪悖论的解构,其实也将众多尚未事发的“黄光裕”们送上了道德的审判台。而对黄光裕这一典型模板的解读,则可以窥视到中国企业家在原罪和现罪纠葛之中扭曲的心态。
  
家电“普世运动”推动者


  通过张小平的书,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黄光裕发迹的脉络,以及国美走向成功的关键。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黄光裕和国美的成功,不会因黄光裕个人的“失事”而被全盘否定和误解。


  薄利多销可以说是国美成功的全部精华所在。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个简单的商战道理,却因为国美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打了一场恰当的战役,而变成一个无法复制的神话。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黄光裕的崛起正好伴随着家电普及的热潮而来。从1987年创办国美,到1999年国美进军天津,拉开其全国扩张的序曲之间,物廉价美的电器销售政策和黄光裕个人近乎“独裁”的铁血手腕,让国美完成了原始积累。而在1999年前后,家电产业的极具膨胀,给了黄光裕缔造国美帝国的一次完美良机。


   此后,国美的发展势如破竹——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2003年资产达到18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7位;2004年6月鹏润集团以8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国美实现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黄光裕资产突破百亿元,成为中国首富;2004年12月,国美电器直营门店达200家,并准备向海外进军;2004年黄氏兄弟同上胡润百富榜,黄光裕再次问鼎内地首富;2005年黄氏兄弟投资20亿元打造国美家电工业园;2007年国美先后收购永乐电器、大中电器;2008年黄光裕以430亿元第三次问鼎内地首富……


  通过大规模的降价,家电产品最终在中国得以大面积普及。而黄光裕和他的国美,无疑是这张家电普及运动中降价的最典型代表,并在2008年冬天之前在家电销售业上达到了几乎无人可以匹敌的成就。


  从《首富真相》一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黄光裕和国美的成长轨迹几乎是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更比一年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国美以超低价格挤占市场。黄光裕无疑是算得上中国家电“普世运动”的最主要推动者和最大受惠者。


  但在超快速发展的同时,黄光裕的自信心也极度膨胀并失去了有效的控制。

国美不是一个人的舞台


  黄光裕的神话在2008年的冬天轰然崩塌,但这并没有宣告国美神话的终结。


  黄光裕倒下了,但国美帝国并没有因为掌舵人的谢幕而迷失方向。这和国内很多企业“二世而亡”的怪现状截然不同。多少知名企业,在其负责人“离去”(或被捕、或死亡)之后,成为了商界历史上的名词。然而国美却没有因为黄光裕神话的轰然倒下而离开中国商业的舞台。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其继任者在解决危机时所呈现出来的非凡的智慧与能力,但这一切也无庸置疑地与创业者黄光裕所奠定的国美战略布局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一个既定战略形成之后,领军人物的荣辱得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其继承者如何去延续和发展这一战略,并让其继续辉煌。当年创维黄宏生被捕之后,创维不也一样继续辉煌下去了吗!


  《首富真相》正揭示了这一打破“二世而亡”的关键所在——在成长初期,或许一个创始人的独断专行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但一旦走上轨道,创始人的命运也将逐步和企业脱钩,那将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世界。于是,我们看到九城的朱骏跑去玩足球了、网易的丁磊溜去养猪了……真正的创业者最终要懂得“退隐”,以便让企业从他的个性化符号之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尽管黄光裕的“解脱”并不自愿,他的落幕多少透着许多的凄凉。在此之前,黄光裕似乎就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和企业命运的可能逆折——2006年,黄氏兄弟因涉嫌违规贷款被调查之时,黄光裕通过一些不太为人注意的小动作,对自己的企业帝国进行了调节,尽管并没有完全跳出家族企业的范畴,但最终却让国美没有在黄光裕“离去”之时因群龙无首而同时崩塌。黄光裕被拘查以后的数月时间以来,看守内阁的再造国美之功亦有目共睹。或许在多年之后,我们还将感叹黄光裕的“先见之明”吧。


  黄光裕一案虽然现在尚无最终定论,但无论是“放虎”还是“擒虎”,无论是“连环套”还是“捉放曹”,有一点不用怀疑,那就是商界再无黄光裕,国美也走进了“后黄光裕时代”。黄光裕的英雄时代已经在2008年的那个冬天结束。在一个激荡多变的大时代中,狂欢喧嚣的群体不会为曾经的首富黄光裕停留过长的注意力。


  谁会是下一个黄光裕?这也许更值得我们担心。


  《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作者:张小平,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4月第一版,定价: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