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已进入编程时代


    
  一、计算机程序语言是现代科学的基础
  
  集现代科技之大成的航天技术,比如火箭发射、卫星上天、航天飞机、载人宇宙飞船、太空探测器、太空站,都是依靠的强大的基础硬件和控制软件,是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高度集成的产物,程序控制成为远离地球的航天器的核心,没有程序控制就没有航天,无法想象人类可以像驾驶汽车一样去驾驶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为了确保航天器的万无一失,无论从硬件的生产、组装、合成和运行的控制,一切都离不开程序,使一切的过程都成为自动化、自主化,而这一切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信息技术又是从编程开始。智能化的机器始终在自动、自发、自觉、自主地完成运作,在这个过程中人仅仅是适时发出指令,启动某个运行程序,简单地说按下某个按钮。
  
  按钮就成了现代科学技术下管理活动的代表,而每个按钮背后都人事先准备好了的程序,这就现代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最鲜明的标志。一切从编制程序开始,从计算机语言开始。
  
   
  
  所谓程序语言,就是用来表达和描绘计算和操作全过程的文字、符号、图像等。计算机语言最典型的代表。计算机语言是指用于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讯的语言。
  
  语言分为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两大类。自然语言是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人工语言指的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自行设计的语言,计算机语言是人工语言的一种,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
  
  计算机语言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机器语言
  
  计算机是不能识别与执行人类的自然语言的,要使计算机执行人们的意志,必须使计算机能识别指令。众所周知,计算机内部存储数据和指令是采用二进制(0和1)方式的。人们在设计某一类型计算机时,同时为它设计了一套“指令系统”,即事先规定好用指定的一个二进制指令代表一种操作。例如在16位机上,由16位二进制数据组成的一个指令代表一种操作。如用1011011000000000作为一条加法指令,计算机在接收此指令后就执行一次加法,用1011010100000000作为减法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一次减法。16个0和1可组成各种排列组合,通过线路转换为电信号,使计算机执行各种不同的操作。这种由0和1组成的指令,称为“机器指令”。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机器语言”。
  
  2、汇编语言
  
  在计算机诞生初期,为了使计算机能按照人们的意志工作,人们必须用机器语言编写好程序(程序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实现一个专门的目的)。但是机器语言难学、难记、难写,只有少数计算机专业人员才会使用它。
  
  后来,出现了“汇编语言”,用一组易记的符号代表一个机器指令,如用“ADD1,2”代表一次加法,用“SUB1,2”代表一次减法,汇编语言中的一条指令一般与一条机器指令相对应。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是面向具体计算机的语言,每一种类型的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不同机器之间互不相通。由于它们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被称为“低级语言”。
  
  3、高级语言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高级语言”。它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而是在各种计算机上都通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高级语言接近人们习惯使用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使人们易于学习和使用,人们认为,高级语言的出现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次惊人的成就,使千万非专业人员能方便地编写程序,操纵使用计算机按人们的指令进行工作。
  
  常用的高级语言有:BASIC(适合初学者应用)、FOPTRAN(用于数据计算)、COBOL(用于商业管理)、PASCAL(用于教学)、C(用于编写系统软件)、Ada(用于编写大型软件)、LISP(用于人工智能)等。不同的语言有其不同的功能,人们可根据不同领域的需要选用不同的语言。
  
  但是,计算机本身是不能直接识别高级语言的,必须将高级语言的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机器指令,计算机才能执行。这个翻译的工作是由“编译系统”软件来完成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上使用的翻译软件是不同的。因此,在一台计算机上能运行某一种高级语言程序的条件是:必须在此计算机系统上配有此语言的编译系统。例如要在一台微机上运行C语言程序,必须先将为该微机设计的C编译系统装入计算机内。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语言,机器语言是最基础的语言,其它的语言必须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对计算机产生作用。企业经营管理中也应该有自己的语言和分类,否则操作者听不懂指令的语言,执行者不明白决策者的意识。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流程语言
  
  一次,在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上,刚刚开始老师就把学员分成了四组,每个小组发一张大纸,要求:
  
  1、相互介绍,选出组长,给自己的团队命名,并写在纸的上方居中。
  
  2、给自己的团队设计一个图案,画在纸的左上方。
  
  3、写一句话作为团队的格言,写在图案的下方。
  
  4、在格言下面方纵向由组员分别写上自己的名字。
  
  5、然后由排列第一位的学员,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团队和学员。
  
  6、时间十分钟
  
  一大批公司的总裁或高级主管面对这个小小的游戏,错误五花八门,小组名字排位错误、图案与格言上下颠倒,左右不分,名单横向与纵向不分,上台的学员的名字并不是第一位的等等。
  
  试想一下,都由这样的领导管理的公司、带领的团队、安排的工作能得到100%有落实吗?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企业管理中的流程管理缺失到何种程度了,甚至连起码的流程管理的意识都没有。
  
  经对比总结,参与这次游戏的失误和缺点表现在:
  
  1、首先接受指令有:指令、记录、核对、确认的过程,对老师的指令大家都没有很好的记录、核对、确认,仅仅是满足于我知道了。
  
  2、在执行过程中,组织、指挥、分工、协调、监督、校正,都没有到位,仅凭行动者个人的感觉在操作,后面的人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按照上游提示或暗示继续强作,没有人承担监督和校正的职责,所有的信息和操作过程都没有纳入流程管理。
  
  三、企业流程管理的现状
  
  也许有人说,不就是个游戏,有这么严重吗?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却仅有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如此大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在90年代建起来的,比原厂还好先进。哪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2、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反正不想做事;
  
  3、20%的人正在为拼命的工作而工作,在“蛮做”、“盲做”、“胡做”;
  
  4、10%的人没有做出贡献,而是负效劳动,做出来的话必须要返工;
  
  5、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6、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不高,仍属于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这又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是表面上看是组织对个人行为失去了控制,而实际上是个人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各行其是。由于个人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任何的计划、目标一旦到了实施阶段、操作层面,立即就五花八门,该不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错了怎么办、怎么知道自己做错了,没做到位没做好,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等等一切都没有章法可循,操作层面的混乱,个人与组织失去联系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无效的根本点所在,根本的原因在于流程的缺失。
  
  实践中一个人做不好的事,就由两个人做,两个人做不好就再多派些人来做,但由于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是人越多越乱,人越多效果越差,因为每个人在组织里都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在管理系统里,只注重指令与命令发出,而不注重执行和实施信息报告与反馈,其实就是操作程序缺失引起的。所以管理要从每个人的操作的程序着手,首先要有操作程序,既然要有操作程序,必须要有每个人都有明白和接受的操作语言。
  
  四、流程语言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与计算机语言一样,流程语言也可分为操作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1、流程的操作语言
  
  计算机的基础语言是0和1,管理的操作语言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是,体操和舞蹈动总是被分为1、2、3、4,2、2、3、4等,其实人的身体的动作包括武术、打球等等都可以如此进行分割。
  
  那么1、2、3、4代表什么?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时间,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的过程,整个的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时点上完成相应的动作。整个的操作过程就是由时间和动作两部分,如此管理学的操作语言的“0”就是时间,“1”就是人的动作或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动作,就是完整操作的概念。
  
  这就是管理学的语言的基础,也是管理学的基础,一切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最终都必须变成操作语言,变成具体的行动才有效。当指令者与操作者面对面的时候,一切都一目了然,现代的生产过程都是操作者和指令者往往都不在一个环境中,甚至相隔甚远,所以完整的操作过程包括指令、接受、确认、实施、报告(记录)的过程,这个指令、接受、确认、实施、报告(记录)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1、2、3、4,2、2、3、4就是操作语言。
  
  操作语言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保证每个接受者准确地接受到指令、正确地实施、完整的报告。
  
  理想的状况是,公司的每一个人都事先获得了操作行为的培训,正如下象棋,每一个棋子的走法都是事先确定好的,进入企业不论在哪个岗位上,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标准的程序在作用,从言谈举止都有1、2、3、4,2、2、3、4的标准,把对指令的接受、确认、实施、报告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操作语言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教育与培训都应以此为出发点。而现实中由于环境和教育不能完全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实践中指令错误、接受不完全、实施不准确、报告(记录)不完整也是普遍现象,尤其是中人在工作状态中,说话不受约束、行为不受限制,随心所欲、自由散漫几乎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一个企业要想有自己需要的员工,几乎要从说话培训起,从基本的礼议教起,否则事情没开始做就已经吵作一团了。(这个话题留作下面的管理语言病毒中详细阐述)
  
  2、管理学的汇编语言
  
  和计算机语言一样,操作语言是非常浩繁的语言,几乎涉及到人类日常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语言必须进行汇编,哪管理学的汇编语言是什么?
  
  操作语言仅仅是针对个人行为而言,而对一个企业来说的根本问题就是:生产什么,为什么生产?经营什么,为什么经营?围绕这两个问题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企业用什么样的技术(技能)打造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多少利润或效益,核心问题就是技术和利润。
  
  通俗地讲就是用什么样的技术赚什么样的钱,这就构成了管理的汇编语言,这也是生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每个人都是因为什么而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什么,无论在潜意识还是显意识中都能找到明确的答案。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的动机,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怎么样的生活比如衣食住行的具体目标洋车、洋房、需要赚多少钱,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赚,也是每个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现实中每人个人都在想着如何能赚到钱,怎么更好地赚到钱,如何法定的程序一切就会乱了套,正如下象棋不遵循车、马、炮既定规则似的,为了赚钱每个人都抛弃了一切规则直奔老“将”,如此“将”之周围立即就陷于无序的纷争。
  
  所以在实践中需要把汇编语言翻译成操作语言时就把合法性、纪律性融入到每一个操作环节,解决如何合理、合法、合情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目标,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生产者来说,就是如何合法地赚取利润。为此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制度和以制度为基础的有纪律的文化,社会需要有以法制为基础的商业文化。
  
  3、管理学的高级语言
  
  和计算机语言一样,管理学语言依然有高级语言,语言的内容不再是以技术和利益层面,趋向高尚和抽象,解决的是依靠什么样的组织实现组织的使命,组织和使命,使命来自于哲学,来自信仰和思想,基于某种哲学、信仰、思想而自觉地产生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实现这样的使命责任,而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来承担。
  
  这是管理学最高级的语言,更多的是哲学语言和思想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这似乎就是管理学家、学者的语言,显然这种语言的普及程度并不高,首先是要翻译成汇编语言,通过什么样技术手段实现效益目标,同时依然要翻译成组织中每一个人的1、2、3、4,2、2、3、4的操作语言。
  
  以上是根据计算机语言学的基础,来揭示人类管理学的语言,与计算机语言一样,其它的语言都必须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发挥作用,管理学的语言也一样,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也都要翻译成操作语言才能发挥作用,操作语言缺失,导致其它一切语言都归于无效。
  
  五、管理的落后是因为缺乏的编程员
  
  现实中最大的困惑是管理思想、理论、目标、计划、制度与实践脱节,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能把抽象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制度等翻译成操作语言,所以使得思想就成为了思想者的思想,理论成为理论者的理论,目标是制定目标者的目标,计划是计划制度者的计划,制度也是制度者的制度,事实上与操作者的操作没有关系。
  
  只有把所有的思想、理论、使命、目标、计划、技术产品或服务、纪律或制度融入到操作者的操作中,才真正有价值和意义,操作程序的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切的管理活动都要从操作程序开始,没有操作程序就没有控制程序,也就没有反馈程序,决策程序与计划程序都是无本之本。没有完善的操作程序,其它所有的程序再完美都是空中楼阁。
  
  而几乎所有的管理最乐意做的一件事就是从空中楼阁开始管理,每天总是在辛苦地编织公司发展计划,浪漫的远景规划。最后都像照在懒汉身上的阳光,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企业该赚钱的赚钱,该赔钱的时候一分不少赔,该关门的时候一刻都不会有所减缓。
  
  从管理实践来看,现实的管理活动一切冲突都是从行为开始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最贫乏的就是规范到人、规范到事、规范到每一个动作的操作程序。管理一到了操作层面上就变得随心所欲,无奈中更多的是从利益的奖惩或以毁灭一个人的事业生命为管理手段。企业如果不能把所有的语言翻译成操作语言,其实根本上缺乏编程员。缺乏编程员一方面是企业的决策者对此没有认识,根本的原因在于普遍地不接受对自己行为的约束管理,编程员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