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毅将军的教育课想到的


  孙毅老将军曾提过,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平时就要打好两个基础:一个是理论基础,一个是实践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孙老担任抗大二分校校长,驻地就在河北灵寿一带。在一个风雨之夜过后,孙校长召集学员上课,他让大家到附近树林里看一看:什么树还岿然屹立,什么树连根拔掉了,什么树从中间折断了,分别统计,查清原因,回来报告,就这样下课了。学员们分头去查看,回来都向孙校长作了报告。作为课堂总结,孙校长就讲了两句话:一句是“拔其根者根浅”,一句是“断其腰者虫蛀”。孙校长接着说:现在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日本鬼子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同志都要经受住考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孙老作为抗大二分校的校长,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学员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了将军。过了几十年之后,他们回忆起孙校长上的这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仍然记忆犹新,感到受益终生。

  那么做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应该怎么去做?可以归纳三条、五条,也可以说十条、八条。但从共性上说,概括起来有三条,即“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讲细一点,也可以说是“政治合格信得过,本领过硬用得上,乐于奉献留得住”。年轻人知识丰富,可塑性很强,但生活阅历相对来说较浅,但刚参加工作,经验少可以慢慢积累,业务不熟练,可以认真学习。

  要让单位领导和同志“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能经历风吹雨打还岿然屹立,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另外还有个思想品德问题。一个人只有思想品德好,组织上和同志们才能信得过你。人品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具有良好的人品,就如同树的根基一样,好的人品就能植根的深,就经得起考验,试想,一个人品低下道德败坏的人,怎么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呢?

  无论工作生活中,还要记住两句话:一句是“做人不怕吃亏”,一句是“做事不怕吃苦”。可以说,世界上最难吃的是两样东西,最好吃的也是这两样东西,一个叫“吃亏”,一个叫“吃苦”。“吃亏是福”,是郑板桥的名言,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吃苦是福”,一个人不吃苦就成不了人,也成不了才。有这一句话:“老年人吃苦是不幸的,青年人不吃苦也是不幸的。”此话很有道理。既能吃亏,又能吃苦,那就肯定会受到欢迎,会搞好人际关系,组织上和同志们也就一定会“信得过”,同样这样的人也可以“用得上”、“留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