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就业】贺欢同学简历为什么受到企业欢迎?


 

一、案例:
根据《长江日报》2008年12月份的报道,讲述“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贺欢”应聘各类企业投递简历的新闻故事。
报道的题目是:
“3个多月参加了近50场招聘会,投出近200份简历,却‘砸’不中一个就业机会。”
昨日获悉,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贺欢花了两个月“再造”简历,终获雀巢、美的、辉瑞等多家名企青睐。
2008年9月至12月,贺欢参加各类招聘会,投出的简历密密麻麻写满了他在校内外的实践经历。但招聘人员大多只看了数秒钟就将其简历扔了回来。有一次,他还亲眼看到他的简历被扔进垃圾桶。
“家教、发单员……这些兼职可能都是‘大路货’”,于是,他删掉了这些毫无特点的经历,并按重要程度把简历分层次,又将自我评价改用实例支撑。他花了两个月,作了近70次修改,将厚厚一沓简历精简到一张纸。
这份“精编”简历屡投屡中,让贺欢先后获得雀巢、美的、恒大地产和辉瑞等知名企业的面试。“跟改简历一样,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他最终签约国内一家知名银行,同时放弃了全球制药业界老大的“辉瑞制药”高薪岗位。
 
二、分析:
根据上述的报道实情,我来帮助大学生一起分析贺欢求职经历失败和求职简历的成功之处:
1.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贺欢,在走出校门后与很多大学生是一样的一步跨进了求职者大军的行列中,他在三个月中近100天中不断进入各类招聘会多达50多场,平均2天就要参加一场招聘会,看其参加招聘会的频率是何等之高呀!
2. 贺欢同学在近100天的时间里投递出近200份简历,平均每天要投递2份求职简历,这样非常大密度地投递简历也是十分惊人的,即使他就这样不断地投递简历,可是得来的回报仍旧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3. 贺欢同学所走的100天求职路程,可以讲给他带来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他的求职经历真实反映了当今大学生艰辛的就业现实,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问题,典型代表了大学生目前求职就业的心态和就业难度。可以讲贺欢同学的故事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缩影。
4. 贺欢同学的就业求职为什么将自己的简历百投而不中呢?又为什么如此大的频率参加招聘会和如此大密度投递简历而得不到回音呢?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这是每位大学生们应当深度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思考认识不清楚,就必将走向与贺欢同学100天的经历同样的结局。那么,贺欢同学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我来帮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贺欢同学遇到了第一个问题是“他不了解企业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他只是知道不断地参加招聘会、不断地投送个人简历,他认为只要这样做最终就能找到工作的;第二个问题是“他的简历出现了问题,但是他并不知道。”他认为只要将这份非常厚重描述自己很多实习经历的简历呈递给企业,企业就会肯定邀请他去面试的,就这样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他自己没有实现清醒的认知,导致他在100天里走进了很大的误区最终没能如愿。
5. 贺欢同学在大学生就业大军中还算聪明的,首先他并没有被100天里的失败所击倒,而是充分总结了这100天的经验和教训,最终弄清楚了企业到底需要什么的简单问题,进而又十分清楚自己的简历所出现的问题所在,经过100天的经历使他成熟了,于是着手从个人简历开刀,大刀破斧地砍去那些无用的内容,做了近70次修改之后,最终将个人求职简历浓缩到一张纸中,并按重要程度把简历分层次,又将自我评价改用实例支撑,使得这份简历从页数看起来十分轻,可是简历的内容却十分的重。
6. 最终贺欢同学的这份“精编”简历获得了像雀巢、美的、恒大地产和辉瑞等国际知名大型企业的欢迎,实现了他的愿望。这就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就业中个人求职简历的地位和重要性,还有每个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到底该如何制作的问题,都在这个案例中得到了解答。
总之,我希望每个大学生能够通过这案例和分析得到其中的最有价值的经验,在以后的招聘会中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