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的迅速蔓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实,流行性传染病伴随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每隔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就会周期性地发生一场大灾难,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就曾经受过多次生与死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前进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各种疾病抗争的历史,在新的疫情爆发之际,我们有必要审视过去,因为只有如此才会有能力应对未来。
20世纪初叶的一场特大鼠疫
鼠疫又名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世界上流行时间最长、死亡人数最多、危害最为剧烈的人类头号杀手,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全球大流行。鼠疫的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第二次大流行在公元14世纪,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期(1894年),至20世纪初叶达到最高峰。此次鼠疫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死亡达千万人以上,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疫区多分布于沿海城市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在家庭宠物中也有流行。
这次鼠疫也让中国深受其害,据史料记载,清末“鼠疫传至香港,华人染疫而死者超过2000人,离港避难者多达8万人。”后来鼠疫传至广州,“广州鼠疫大作,初发于城南南胜里,不到十日蔓延全城,死者数万人,全城陷入恐怖景象,历时半年始息。”1910年,地处我国北方的东三省也发生鼠疫,“满洲里首见鼠疫,病死人口,旋由铁路线,传至哈尔滨、长春、奉天等地,又入侵直隶、山东。”据不完全统计,这次鼠疫在我国至少夺走了5 到6万无辜的生命。
1918年西班牙流感
1918年的欧洲大陆,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正浓,战争夺去了许多士兵年轻的生命,摧毁了无数美丽的家园,然而此时一场更大的灾难又悄悄袭击了人类,直接导致了全球数千万人死亡,死亡人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至5倍,这便是被称为“杀人流感”的西班牙流感。
虽然这场流感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但实际上它应该是起源于美国。1918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的不断扩大,大批运输船将美国士兵从大洋彼岸运到欧洲,在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期间,从阿拉斯加到美国本土的流感病毒在美军士兵中肆虐。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一个兵营就有500多人患流感倒下,死亡的50多人,幸存的土兵又将流感病毒带到欧洲战场,随即疫情就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扩散全球,从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约有20%的人感染上了西班牙流感。这场流感也波及到了中国,从1918年3月开始,自广州至东北,由上海到四川,蔓延广泛,北平警察患病过半,哈尔滨40%的人被感染,学校停课,商店歇业。
对这次流感死亡人数最保守的估计是2100万,而当时全球人口总数尚不及今天的1/3。这个数字是根据当时对疾病的研究估算的,后来经常被各类文献引用,但这个数字肯定不准确,据现在的流行病学家估计,当时大约有5000万人在大流感中丧生,这个数字甚至有可能超过一亿,并且与以往普通流感受害者多为老人和儿童不同,这次流感中近一半的死者是正值人生顶峰的年青人。
1957年亚洲流感
1918年流感大流行后,世界平静了一段时间,1957年,流感再度在全世界大肆狂虐,最终越海跨洋势不可挡。这次流感起源于中国贵州,两周后突然南窜,骚扰了亚洲的所有国家,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迅速传遍了全世界。此次流感一直持续到1958年,全球共有十几亿人患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孩子死于这场灾难。
亚洲流感是A型流感的H2N2病毒,据说全球至少有100万人死于该病毒。针对这场流感的疫苗1957年研制成功后马上投入使用,以对抗病毒的肆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68年香港流感
10年后,亚洲流感病毒进行了抗原转变进化为H3N2,即所谓的“香港流感”,在1968年至1969年间又一次引起全球大流行,导致了近100万人死亡。
这次流感首先于1968年7月中旬发生于香港,8至9月间经香港传入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同年秋季到达欧洲,年底抵达美洲。香港流感在中国出现了两个高峰期,第一次高峰出现在1968年7至9月份,从香港、广东开始, 1969年1月波及日本。1970年6至12月出现第二次高峰期,表现为在南方是夏季流行,在北方是冬季流行。
1977年俄罗斯流感
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前苏联“俄罗斯流感”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此次“俄罗斯流感”大大不同于以往历次流感,引发此次流感的致病病毒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变异体,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对于1977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尽管此次流行为典型的暴发流行,但世界各地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但在校青少年发病率很高。此外,与1957年及1968年的流行性流感不同,此次出现的病毒新亚型并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几十年,而且仍然能够引起流感流行。
20世纪末期艾滋病在全球流行
20世纪80年代前后,欧美国家开始流行一种很奇怪的疾病。病人大多表现为肺炎似的症状,如长期发热、咳嗽,有些病人表现为慢性腹泻,体重减轻,以后又出现霉菌感染,但奇怪的是,对于这种看起来很普通症状,使用任何药物却都没有任何疗效,大约4至5年后,这些病人几乎无一例外都被死神夺走了生命。为了揭示这种可怕疾病的内幕,科学家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此病的病原体——一种毫不起眼的病毒,正是这种病毒,像瘟疫一样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由于该病能使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失去作用,所以被命名为“后天免疫力缺乏症”,英文缩写为AIDS,汉语读音为艾滋。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席卷全球,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未能幸免,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球已有数千万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健康威胁之一。
转自《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