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DP的价值与价格统一
廖仁平(自由撰稿人)
1、相关背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任何物因为对人有用,人们才会花费人力物力等去生产或获取。抽象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比较不好理解了,但没有这个抽象的价值,各种具体劳动之间就无法进行量化比较,市场的交易也就没有了稳定的度量衡,人类的商品交易就不大可能公平地进行…因此,研究各种劳动产品中所凝聚的一般化人类无差别劳动的量与这些产品在当期市场上的货币价格表达规律,就成了经济学的最基本任务之一。
马克思对此的回答我们是熟悉的:价值就是人类无差别一般化劳动在商品中的凝聚,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商品或者同一类商品中不同等级商品中所凝聚的这种劳动量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交换时的不同比例;这些不同在有了货币后就表现为市场上货币价格的不同。由于受市场供需规律的影响,这种货币价格就会在这个价值轴心的上下间波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单位产品与服务中所凝聚的劳动量会不断减少……
在马克思前后的诸多经济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论述过这些问题,归纳起来,迄今为止还是要算马克思的理论最深刻合理。但由于历史的局限,马克思在世时,人类还没有GDP这个概念,所以马克思不可能利用GDP与平均劳动生产率PYN的关系来找到这个价值轴心的值。这既限制了劳动价值论的广泛应用,也为许多反对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者们留下了理论空间…
2、平均劳动生产率PYN与GDP的关系:
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是一个国家单位时间内产出商品与服务的价值。
nPYN≡GDP 是个货币量恒等式,其中的1PYN就是某国某年度中平均每小时劳动产出的商品与服务价值的当期货币价格,n就是某国某年度中产出全部商品与服务的总工作小时数量。GDP就是当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的统计方法之一就是汇总全部劳动产出的商品与服务的当期市场名义货币价格。
(平均劳动生产率PYN本位理论是全新的原创理论,其系列化介绍文章全部集中在我的搜狐博客中。http://blog.sohu.com/manage/entry.do有兴趣的朋友们敬请登录。此处只简单说明PYN的价值意义及其货币价格意义:1PYN代表的抽象价值意义指的是某国特定年代里平均每小时劳动产出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量;它相对应的当期名义货币量就是某国特定年代里的名义GDP的1/n,因为某国特定年代里的名义GDP就是由该国的总劳动小时数n所创造的;也就是说nPYN≡GDP 是个货币量恒等式。)
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到底产出什么商品与服务?各种商品与服务量的多少如何?取决于其地理环境、资源、人口、政治经济结构、科学技术水平及国际贸易情况等;在追求最大化效益的初衷下,各国会在特定历史时期达到特定的均衡经济态,同时就自动地产生了这种均衡态下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显然这种平均劳动生产率是一种综合生产能力的量化指标;它就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力水平的经济表现。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度量指标。
平均劳动生产率PYN既有劳动时间的成份,又与生产力水平直接相关。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经济体中,它也可以简单地被看成是劳动时间记帐单位,这种劳动时间记帐单位正好就是无差别的一般化人类劳动量单位!它的价值正好就是马克思所指的那个价值轴心值。
从nPYN≡GDP 这个货币量恒等式中,可以简单地计算出1个PYN的当期市场货币价格数量就是当期名义GDP的1/n。
一个国家要产出的商品与服务成千上万,对任意一种商品或服务而,其中所凝聚的PYN记帐单位表达的一般化劳动量的多少都有一个相应的值,由于市场动态供需情况变化万端,单一商品与服务的市场货币价格是上下不断波动的。这种波动就会使得这种具体商品与服务中的PYN的市场货币表达不稳定,有时候这种波动幅度还相当大;但就一个国家进行总体宏观统计时,各种商品与服务的市场货币表达必然满足nPYN≡GDP 这个恒等式。这是由GDP的定义及其统计规范本身就固有的结论。
1PYN≡GDP/n 就是马克思当年天才的经济学直觉悟到的价值轴心值,因为当年还没有GDP这个指标,马克思没能用数据表达之;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绝非马克思的经济学智慧不够。正是因为这种局限给许多反对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派留下了理论空间。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根据1PYN≡GDP/n这个等式的经济学内涵预见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必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理性光辉!
3、关于货币的内在价值及其表达功能简单分析:
上文我已经多次提及价值的货币表达,这不是什么新概念,传统说法的意思大致可以归纳为:商品价值的市场实现表现为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后的均衡货币价格。我所以在本文中想用价值的货币表达这个术语,主要是想更加突出名义货币的术语表达功能,以避免人们误会我所说的所谓货币是一种有内在价值量的东西。因为人们还没有从商品货币的传统思维中完全地解放出来,这对理解平均劳动生产率PYN本位理论及现代货币理论都是一个障碍。因此,本文有必要在此对货币本身的内在价值进行一点简单的分析。
(1)金币本位意义上的货币用的就是具有同其它商品与服务差不多等值的黄金内在价值量充当交易等价物。在这样的纯粹商品本位货币体系中,充当交易等价物的货币的票面值与它所代表的商品价值的市场货币价格是基本上相等的。
(2)信用纸币也即是当今广泛流通的各国法币,其中的内在价值量就是生产这些纸币时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量也即是其价值量。这个价值量与它票面所规定的价值量表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说,一张票面为100元人民币的纸币,它可以表达当期市场货币价格为100元人民币的抽象价值量,而这张纸币本身的抽象价值量可能只是其表达的抽象价值量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说为了生产这张100元人民币的纸钞,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劳动价值量其当期市场价格可能不到一角钱人民币)。实际上人们很容易理解,就是这样少的价值含量的一张纸币,人们愿意将其票面印刷成多少,它就可以表达市场货币价格为多少元人民币的抽象价值量。所以,在分析社会财富的总价值量时,纸币货币本身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电子货币的出现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我们基本上可以说电子货币中不存在一个价值分子。它就是一串数字。
货币概念小结:只有在金币本位体系中,货币才能基本作为一种等价物来代表商品。而在信用货币体系中,货币已经不是一种等价物了,而仅仅是一种价值名义表达工具。而这种价值的名义表达是否能得到其所对应的真价值的实现,靠的就是国家信用了,各国的通货膨胀事实证明,就连国家信用也常常无法保障这种真价值的实现。这个结果多少令人有些失望,于是有许多人渴望回到金本位货币体系或者说干脆回到易货交易的避风港。
4、货币量恒等式nPYN≡GDP的货币政策启示:
信用货币是不是已经穷途末路了呢?问题当然不是这么简单,毕竟信用货币的存在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种稳定合理的价值本位让这种名义货币的市场价格与这种价值本位能动态地挂上勾。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信用货币的问题如此之多,为什么不直接就用劳动时间来作为货币单位呢?这样一来GDP的值就正好与国民劳动总时间数量一样了嘛。这听起来也好像有些道理,其实不然,如果这样做,只是将货币的名称改了,其实质仍然没有变,且更具有迷惑性,还会捆住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进行流动性调节的手脚,对经济的影响结果弊多利少。
货币回归金本位的探索也已经被证明不行;在通货膨胀严重时,人们不得不部分地用易货贸易来避险……人类真的就没有办法既能得到信用货币的方便又能保障储藏财富内在价值的稳定合理变现吗?商品与服务的内在真价值与变化不定的各种当期名义货币之间就真的难于公平合理地动态化统一了吗?
幸运的是PYN理论就已经为商品与服务的内在价值量提供了一个稳定合理的价值本位,它与当期名义货币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简单地通过nPYN≡GDP 这个货币量恒等式挂起勾来。现简要分析如下:
某国某年能够产出多少商品与服务的总量是一定的,此将其简记为商品与服务集合Q;该国在此年里到底要用多少名义货币来表达Q的价值,取决于该国历年的货币发行数量及政策管理结果;在现实经济实践中,始终会有nPYN≡GDP这个货币量恒等式产生。
无论该国用什么数量的名义货币来表达这个Q的价值,Q集合中的商品与服务价值量既不会多出一个分子,也不会减少一个原子,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常识。(就象同一个人,伙伴们叫他张三娃,他奶奶叫他狗儿,同学们知道他就是张文等…)惟一不同的是当表达此Q集合商品与服务价值的名义货币量变化时,相应的GDP名义数量就同步变化,其1PYN所代表的单位小时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的市场货币名义价格也就随之同步变化。
这个结论启示我们:只要该国政府能够客观地遵守nPYN≡GDP这个货币量恒等式所代表的经济学原理,任何时候都保证能用1PYN抽象价值量相对应的当期市场货币价格来进行PYN财富的货币兑换,这个国家就能在保障该国人民所拥有的该国的PYN记帐单位财富永不贬值的前提下,完全自由地发行信用货币。根据市场流动性需要,需要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如此一来,所谓的通货紧缩就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了;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PYN财富拥有者们的丝毫损失。
至此,我们可以说:人类通过nPYN≡GDP这个货币量恒等式所代表的经济学原理既能得到信用货币使用上的方便又能保障储藏财富内在价值的稳定合理变现;商品与服务的内在真价值与变化不定的各种当期名义货币之间就已经公平合理地动态化统一了!也就是说劳动价值论与数量货币论之间通过nPYN≡GDP这个货币量恒等式而达到了完美的动态化统一。
5、一个便于理解的模拟形象化例子分析及评价
以上所论虽然简要,但不形象化,一般人还是不大好理解。此进一步举一个模拟形象化例子分析如下:
假定:有那么一个国家,它们没有利率观念、它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只进行简单再生产、此国每年的总劳动时间量为1000亿小时,在基年第i年时,它的名义GDP为1000亿元,国民们省吃俭用买了100亿元国债用于国家投资建设,但它的国王爱大量印刷钞票,致使该国从第i年到第i+1年时,其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00%;
问题:到了第i+1年时,这100亿元的国债如何变现。
答案(1)及评价:按现在国际上的通行规则,不计利率时,这100亿元的国债可以从该国的中央银行里提取100亿元的货币。对此,这个国王非常高兴。国民们虽然不高兴,但对此既说不出任何道理,除了祈求不要发生通货膨胀外,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了。于是该国国王便会一次又一次地玩这种货币游戏。
这不正好就是当今各国的金融政策现实的影子吗?
答案(2)及其评价:如果该国国民及其国王都已经明白了nPYN≡GDP这个货币量恒等式所代表的经济学原理,且这个国王是个仁慈公道的国王,虽然他也不想随便多印钞票,但因为货币流动性的需要又不得不要多印钞票,在发生了100%的通货膨胀时,该国王就会自觉地归还100亿小时劳动价值量相对应的当期货币量。在此模拟例子中,第i+1年时,该国国民们的总劳动时间仍为1000亿小时,所产出的商品与服务也没有变,惟一变化的就是其名义GDP因为100%的通货膨胀率而变成了2000亿元。这2000亿元的名义GDP在第i+1年时表达着该国国民1000亿小时劳动的价值量。相当于平均每小时的劳动价值可兑换成2元的当期货币,显然,在此例子的假定条件下,第i年该国国民的100亿小时劳动价值量与第i+1年时100亿小时劳动价值量是一样的,如果用第i+1年的当期货币来表达这100亿小时劳动价值量,它就是200亿元了。
于是,这个仁慈公道的国王,就会心甘情愿地在第i+1年时,向国民们归还200亿元当期货币了。在这样的国家中,通货膨胀的存在不会对人民的财富造成丝毫实际的损害。(此模拟例子中,指数化兑换名义货币时期为一年,实际经济生活中,物价指数CPI可以每月甚至每周获得,因此这种PYN财富是可以随时动态化兑换成当期货币的。)
这就是我的PYN理论所要达到的未来金融理想!在这样的金融系统中,央行可根据需要发行名义货币数量,因而基本上不会存在流动性不足,因此而造成的通货膨胀也只是名义上的,国民持有的PYN记帐单位财富可以经过nPYN≡GDP这个货币量恒等式所代表的经济学原理随时得到合理的变现而不会有丝毫损失。
6、本篇小结:
1、平均劳动生产率PYN本位理论通过nPYN≡GDP这个货币量恒等式所代表的经济学原理,既能得到信用货币使用上的方便又能保障储藏财富内在价值的稳定合理变现。也可以说劳动价值论与数量货币论之间通过nPYN≡GDP这个货币量恒等式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2、商品与服务的内在真价值与变化不定的各种当期名义货币之间的动态化统一,实际上就找到了马克思当年天才直觉到的价值轴心值,它就是1PYN≡GDP/n ;这对继承与发展劳动价值论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