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大西北千里戈壁的恶劣环境时有所闻,但当飞机巨大的翼翅贴近黄土高原赤裸的胸膛时,我仍然生出了悲天悯人的心绪:老天,你太不公平了!只一个多小时的空中旅程,你就用百变神手将满眼的碧绿化作了一地的金黄!
这金黄的确有点与众不同。
起伏逶迤的山上居然寸草不生。从兰州机场到市内70公里途中,除了人工栽培的行道树,居然全是毫发不长的秃山!
我不由得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然而就在那绵亘不尽的黄色之间,我发现了些许淡淡的绿,它们镶嵌在无边无垠的黄色之间,有如一条条绿色的花边。那是稀疏而矮瘦的麦苗,在大西北初夏的阳光下虚弱地顶着风沙生长,而它们所依赖的土地却显得那样贫瘠荒凉。
这是一年中最生机盎然的六月。
就在此前,笔者曾去过一次成都。五月的四川盆地已经麦黄稻绿,高速公路两侧阡陌纵横滴翠流芳。眼前的荒漠使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反差,更惊叹的是人的生命力的顽强。
来接我们的主人似乎感觉到了我的惊诧,笑着说:“缺水呀!改造一座秃山得投资几十万,国家得拿出多少钱才能改变大西北?”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心想,如果整个地球气候不发生巨大变化,这大西北恐怕是难以彻底改变面貌了!
此时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已经进入眼帘。与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兰州城沿河而建,细长然而并不浑黄的黄河两侧是一块小小的平原,于是在几千年里孕育起了这个古称“金城”的城市。名日“金城",想来是因为她周围全是一片片荒凉而裸露的黄土之故,金色的大漠、金色的大山、金色的尘土、金色的太阳,在我们脸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但愿我不是望文生义。翻阅资料,方知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黄土、青藏、内蒙三大高原的交汇处,一向是交通要塞、战略重地,不仅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也是唐以后西北重要的茶马互市的总站。兰州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解放后,来自新中国四面八方的人才汇集于此,将这个丝路上的驿站建成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今又成了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交通枢纽和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区的中心。
请不要忘记,这一切都是在一片金色的荒原上创造出来的。兰州人付出的代价是多么巨大啊!是日晚,盛情的主人将我们拉上兰山观赏夜景,说实话,无论是山,无论是灯,均不可与重庆同日而语,然而我却万分折服,因为兰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兰州人一棵棵在苦旱的土地上亲手植的,为此,他们付出了几代人的劳动。今日的兰州,是大西北广袤土地上的一个精致的盆景。
金色的土地—“穿越河西走廊”之一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