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9《新闻晨报》
ST股是A股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重点关注,不仅是因为其常常上演连续涨停或跌停的走势,更因为ST股出于避免退市的需要,常被作为资产重组的对象或目标。实际上,每年年底几乎都是ST股实施资产重组最关键的时刻,否则,某些ST股就有可能与市场说“再见”。
通过资产重组,上市公司真正能够实现脱胎换骨变化的并不多,ST股由于资产质量差、债务繁重等多方面的原因则更少了。尽管如此,因为披上了资产重组的“外衣”,历经长期停牌然后复牌的ST股,其股价由“乌鸡”变“凤凰”的却不少见。
4月17日,重组后复牌的ST国中(原名*ST黑龙)首日暴涨1004%,收盘于10.82元。6月5日,纷纷转型为地产股的顺发恒业(原名*ST兰宝)、万方地产(原名*ST中辽)和ST中润(原名S*ST东泰)同时“闪亮”登场,至收盘时分别上涨1255.26%、560.22%和93.69%。其中,顺发恒业盘中最高涨幅高达18倍,也刷新了今年ST国中所创造的“辉煌”。
上述四家上市公司有以下共同点:都曾经披“星”戴“帽”,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停牌,都实施了资产重组,复牌当天都大幅暴涨。ST股复牌后的暴涨,原先介入的投资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尽管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套牢”,但显然最终的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问题在于,暴涨之后,其所隐含的巨大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以ST国中为例。该股复牌首日创出11.50元高点,其后便踏上了价值回归之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其股价最大跌幅近40%。可以说,首日抢进的投资者全部遭遇亏损,而同期大盘处于上涨态势。万方地产复牌当天以一根近乎光脚的长上影阴线报收,昨天又以跌停收盘,已将所有投资者“一网打尽”,投资者最大亏损近30%,而这还是在短短的两个交易日内发生的。
该退市的不退市,长期停牌的“不死鸟”还能实现“咸鱼翻身”,凸显出A股市场退市制度本身的弊端与缺陷。事实上,正是由于考虑到ST股存在被重组、不会轻易退市等因素,市场中“赌一把”的投资者大有人在。如此格局,一方面放大了市场的风险,加剧了个股的波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市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况且,ST股在重组过程中,内幕消息常常被“先知先觉”者所利用,成为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造就了市场新的不公平,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话说回来,像*ST宏盛的每股净资产为-21.24元,技术上早已破产,这样的上市公司混迹于市场中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
笔者以为,证券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场所,应该建立起进出顺畅的机制。上市难退市更难的局面,无助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任何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或个体利益,都必须服从于证券市场的整体利益,在ST股退市方面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