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也爱大元宝
口是心非的人,各行各业都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一再说经济学家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可实际上却担当着三家上市公司的独董.
刘教授为何在大学里从事经济研究的主业之外,还兼职上市公司的独董? 经济学家也是人,是人能不爱钱?况且社会制度又为他们爱钱落钱,大开了方便之门.近二三十年间,社会上不正流行着"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格言吗?经济学家对上市公司的给的钱,抱的态度"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能拿不拿也不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经济",岂能不讲究效益最大化?刘教授这些人,不拿,岂不是脑子里进水?担任上市公司独董的也并不只刘教授一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同时担任北京银行、海通证券、新钢股份、三一重工等四家上市公司的独董。还有同时担任五家上市公司独董的经济学家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同时担任中兴通讯、歌尔声学、天音控股、新海股份和华胜天成五家上市公司的独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均都是同时担任三家上市公司独董。
2009年5月13日,《新文化报》在《经济学家出场费三年涨10倍》的报道中指出,频繁走场赚取出场费、担任上市公司独董,已经成为目前国内一些经济学家的“主业”。
《新文化报》调查发现,共有46位经济学家在64家上市公司担任独董职务。其中,谢国忠担任深发展的独董;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担任中国国航的独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担任同方股份.的独董……
天下之人,哪个不爱大元宝? 经济学家从事主业之余,兼职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多拿几锭大元宝,本来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 言行不一,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就有些矫情了,也令世人看不起.
大元宝,哪个怕烫手? 这些年农村老妪哄小孙子,爱哼的一句戏言是:当官好当官好,当官能捞大元宝.看来这句戏言用在大学里也行:当经济学家好,当经济学家好,当经济学家也能捞大元宝.当官的都不怕烫手,我们经济学家,怕啥?
天下人骂?装听不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