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阿柔寺”


三过“阿柔寺”

潘丽君

    第一次看到“阿柔寺”,那是07年的夏日,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柔软的照在金顶之上,发出温暖的反射。在寺庙不远的山坡上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旁,一个帐篷一条狗,一缕炊烟斜飘过;还有一个小妇人和蹒跚学步的孩子嬉戏。那温暖的反射光笼罩在他们的身上,淡淡地发着柔光,那浓浓地暖意瞬间包裹了我。问同行者:“那是什么寺庙?”大家共同摇头。由于车已经走过了一段距离,不好意思让朋友回头,只是心中柔软的一角被那温暖的反射所融化,留下一滴淡淡的痕迹。只是时不时的拿出来回味一下,那蓝蓝的天空;那黄的灿烂地油菜花;那顶帐篷;那缕炊烟;那条欢跳的狗;那嬉戏的母子;还有那温暖的金顶寺庙。

同年的十一长假,几位朋友相约提议开车去玩。我以梦幻的描述唤醒同行者的向往。清晨小雨中我们出发了,一路行来,在下午三点多时,到达这个寺庙前,此时晴空万里。寺庙前的大草原被小雨洗涤的干干净净,浅黄中透着点淡绿;已经枯黄的芨芨草恣意的迎向天空,轻轻摇摆。那片油菜花,那顶帐篷,那条狗已经不在了,心中涌起点浅浅地失落。

走进寺庙前的空地,一个穿紫罗兰色袈裟的僧人懒懒地靠在墙边晒太阳。走过去问:“这是什么寺庙?”僧人用很生涩的普通话告诉我们,这叫“阿柔寺”。本想问一问它的由来,但是太难沟通了,所以作罢。“阿柔寺”很柔软的名字,一如它第一次给我的感觉。

近距离看向墙上,秋日火辣辣地照在上面,众多的窗户在沉思,神秘中透着庄严,凌厉中透着慈祥。

走入庙门,供的仍然是藏人的几位活佛,没有香烛,只有几盏小小的酥油灯摇曳在佛前,供桌上零星的几张纸币和水果告诉我们曾有游人和香客到过。走出庙门,两边是长长的经桶走廊。僧人示意我们沿着一个方向转动经桶,我们沿着走廊,认真的转着经桶,尽头处,几座白色金顶的舍利塔在阳光下矗立。一个穿着蓝色藏袍的老人手里拿着佛珠一圈圈的绕着舍利塔转着,看到我,露出慈祥的笑容,我跟上她的脚步也转了起来,不知道转了多少圈,老人离开了。我停住脚步,顺势下看,茫茫草原顺坡而下,又顺势而上,延伸上山丘,公路像一条黑色的腰带把草原束成一条飘逸的摆裙。此时心中突然涌起一种感觉,短短数十载的人生,骨肉亲情转眼只是一杯黄土,有何可执着?那些所谓的爱怨纠葛,红尘纷扰离我好遥远。

恍惚间朋友找来说要走了。

今年暑假,有朋友来说要从那条路归去,于是跟车前行,走过那片草原时,已经是夜晚了,本计划住草原中的小城,但皎洁的月光实在很迷人,于是决定夜走草原。

车过“阿柔寺”时,我要求停一下,月光下的“阿柔寺”是那么的静谧、那么的庄严,看不清红墙金瓦,但它如剪影般的耸立在那里。我禁不住放慢了呼吸,害怕会惊醒它。朋友问要不要上去?我拒绝了,我只是给自己一份月光下的心态——淡淡的失落,但决不伤感;有些许的寂寞,却不绝望;这是一种恬静的心灵,会有一缕檀香暗浮,帮我温馨着以后慢慢的岁月…..

片刻后我让朋友开车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