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罗杰斯:“我从来不随便预测!”
粉红色的蝴蝶结搭配深色经典西服外套,和蔼的笑容背后暗藏孩童般狡黠的眼神,已经67岁的吉姆·罗杰斯精力依然充沛,面对记者的轮番轰炸,他显得十分配合,不时的喝上两口冰冻的可口可乐,然后面带微笑的继续答题。
1969年,已经小有名气的索罗斯在自己设立的第一个对冲基金“第一雄鹰基金”投资回报良好的基础上创立了“双鹰基金”。在一年后的面试中,吉姆·罗杰斯第一次见到了索罗斯本人,索罗斯热情邀请罗杰斯加入,但罗杰斯却拒绝了,原因很简单,职位太低。他反而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成为了那里的董事会主席助理。罗杰斯的拒绝曾经一度让赏识他的索罗斯感到不解和遗憾。但随着1970年美国股市的全面大崩盘,年仅28岁的罗杰斯初尝失败,他对市场的预测偏差很远,这样失败一度使得他灰心丧气。特被令他感到痛心的是,之前被他拒绝的“双鹰基金”却成为这场股票大败局中的真正王者,他意识到之前的自己仅仅因为职位高低选择工作是多么愚蠢。好在索罗斯也一直对罗杰斯有着一种神奇的赏识,两人很快觉得一起共事,随后创立了举世闻名的“量子基金”。可以说,之后的10年,正是他们二人携手攀登投资界世界之巅的10年,该基金利润率一度高达4200%,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指数仅上涨不足50%。此后由于价值观不同,罗杰斯终于和索罗斯分道扬镳,并清空了自己的股份取得了1400万美元的利润收益后,创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
此后的罗杰斯开始过上边旅游边投资的自由生涯,1988年他第二次游览中国时购买中国的B股股票,并投资了奥地利、葡萄牙、新加坡等多国的股票。并在1998年创立了“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截止2008年12月31日,该指数在10年间上涨了159.37%,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上涨了9.54%.在罗杰斯成立的公司了,成员只有他的助理和会计以及经纪人,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胆英雄。而他之前在人们心目中建立的投资奇才的印象,也渐渐为他的直率感言以及善于预测的“怪杰”形象来代替。虽然和索罗斯已经分手,但他和索罗斯都有着十分类似的投资理念即,绝对不能相信华尔街那些普通顾问的人云亦云,那些人只不过是公司的传声筒罢了,必须依靠细致周密的分析才能做出真正有效的判断。他准确的预测到了1987年的大股灾使得他名声鹊起,此后他长达数年对格林斯潘的批判,以及对于美国次贷危机最早的预测,都使得罗杰斯倍受推崇。也使得人们对于他本人的兴趣越来越大。有很多人希望向他讨教如何投资,也有很多媒体就投资哲学的话题一再拷问罗杰斯,但这位同样有深厚人文功底的投资大师却并没有像索罗斯和巴菲特那样张扬的讲述自己的成功之道,反而他将自己淹没在一片浮华的背景之下,众人看到的都是他桀骜不驯的言行和另类的投资行为或者他环游世界的花边新闻。对此,罗杰斯倒是十分坦然,他后来对媒体表示,即便列出一些所谓的投资规则,但都仅仅只是书面意见罢了,反而他确实觉得要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投资家首先要学习哲学和历史。他说:“每当我提到这个观点时,人人都看着我,以为我是个疯子!我认为哲学教我思考的方法;历史告诉我世界总在变化,所有的事并不总是像今天一样一成不变。”罗杰斯认为,哲学和历史对他最大帮助,莫过于思考问题的方式,直到现在,他也觉得自己没有所谓投资的哲学,反而是前人如亚当·斯密对他影响深远,罗杰斯十分认同斯密关于自由市场理论的论述,他曾多次向媒体表示,市场具有自我修正的机制,投资者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他表示:“让市场自己找一个自然的底部,短时间过度上涨和下界都会引起市场的反响修正功能。”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使得他分析起市场和商品的变化来似乎客观了很多也本质了很多,他认为这也是他很少犯错的直接原因。不过有趣的是,最近在来华的过程中,罗杰斯一改以往谈论公司和市场的习惯,将他新一轮投资的宝压在了国家战略上,他似乎对中国的兴趣已经大于美国。他对媒体一再表示,中国人的勤奋和高储蓄率以及蓬勃的发展活力都让他怦然心动,他认为未来的世纪属于中国,这是他学习近代史之后得到的结论,他希望投资者们赶快从美国金融市场的泥潭中拔脚出来,到中国来投资,未来20年,中国在农业、能源、航空、交通、旅游、健康、环保方面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很少披露自己私人生活的罗杰斯更是坦诚的告诉中国的记者们:“过去10年我投资中国已经赚了很多钱。我女儿的账户里没有美元,她只有人民币,她现在汉语说的很好,我要给买很多的中国公司的股票!”谈到自己61岁才有的女儿乐乐,罗杰斯的眼神一下子温柔起来,他笑着说:“我们的未来在中国,我女儿也会爱上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