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天收到在苏州工作的同事短信说,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将赴深圳,接替已被免职的深圳市长许宗衡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目标是做省委副书记兼市委书记,现任书记即将接任省政协主席。接着今天就有正式任命的新闻。从网间资料来看,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确实蛮有能力的。王荣原来是无锡的市委书记,调任苏州还不满三年,在苏州的口碑已经不错,“两会”时王荣接受记者专访时总结了当政三句话:“处危不乱,积极作为;危中有机,善于捕捉;乘危转身,蓄势待发。”而获得广泛好评。
出任表:赠王荣
当日王荣调任苏州时,在无锡的论坛上,有一段华彩的《出任表:赠王荣》
“民我言:先官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官场大乱,苏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苏州之民,不懈于内;商贾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江南鱼米之腴,欲富之于天下也。
新任宜开张圣听,以光廿岁遗德,恢弘廉正之气;不宜贪污受贿,媚上惩下,以塞前途之路也。
市府内外,官民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人情味者,及为民谋事者,宜付奖惩,论其政绩,以昭苏州平明之治;不宜腐败,使内外漫骂也。
局长、处长、科长、大头兵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吏治以遗苏州:愚以为官家之事,事无大小,悉以虑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姜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建设,试用之于昔日,组织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副市长:愚以为官场之事,事无大小,悉以稳之,必能使行政和穆,廉腐得所也。
亲勤务,远淫乱,此老板所以兴隆也;亲铜臭,远良知,此苏州数官所以倾颓也。
东窗事发,每百姓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姜也!局长、处长、科长、秘书,此实为无奈混世也,愿新任官律之、教之,则苏州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市民,躬耕古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官场。斑竹不以民卑鄙,猥自抬举,一次便发此帖于论坛之中,告以新书记之戒,由是感激,遂许民愿以驱驰。后值换任,受任于潦倒之际,奉命于新旧之间:尔来无锡有多年矣。
民知官谨慎,故故出上亿之大事。案发以来,夙夜忧虑,恐乌纱不保,以伤家财之丰;故十月到苏,深入帷乱。今新位已定,老大已来,当鼓励军民,先定人心,后竭污秽,攘除奸凶,兴复政绩,还于旧貌:此吾所以报苏州而求新任之职分也。
务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弃开会、餐、淫等之任也。愿新任托民愿以讨案兴苏经济,不效淫乱菲薄之人,以告苏州之民;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新任、财、色等之咎,以彰其黑。新任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苏州所愿。吾不胜替民感激!
今见王某,临键盘涕泣,不知所云。”
此番调任深圳,相信对深圳的经济政治应该很有好处。王荣的前任王珉调任吉林不足三年(现已任吉林省委书记),已把吉林的经济调理的红红火火。希望王荣也有如此魄力,并希望能带给深圳的政府部门一股清新之风!
为什么是江苏人
苏州的官员得到提拔,和这个地方人文、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协调有关,这是中央看重江浙模式的主要原因。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认为,苏州官员普遍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战略视野。在江苏政坛,苏南官员以前并没有现在这般耀眼,江苏人有一句顺口溜:苏南人经商,苏北人进中央。苏北原来是老解放区,苏北的干部很多是新四军出来的,在北京的比较多。苏南客观上有它的有利条件,经济基础比较好,区位有它的优势,所以苏南既出成绩,又出经验,同时也出人才。
建国初期,中国的干部多是“打天下”型的,从地域来源上看,以革命老区为主;利用计划体制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时期,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出来的干部被派往全国“传播火种”;而到了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苏州的发展模式走在前列,这里就成了高级干部的“镀金地”。梁保华、陈德铭、王珉都是在苏州工作了两年左右,就被委以重任。苏南经济问题专家单强说,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的管理者的素质是不同的,因此中央对地方官员的评价体系也会发生变化。苏州的干部能够到更高的岗位上去,本身说明中央对干部的任用考虑的不是过去的个人魅力型干部,而是哪些干部能够比较好地按照制度化的方式去运作区域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地方政府是中央计划的执行者,并无完整的地方利益,区域经济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央向地方的逐步放权及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地方政府开始具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其政策和本地企业的业绩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各个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在政治发展水平上,各地区也存在差距。一般说来,经济发达地区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的质和量,地方政府利用国家政策和制定本地区政策的能力、政治制度化程度、政治民主化程度均领先欠发达地区。不同地区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是不一样,欠发达地区更多的以传统政治文化的角度表现出来,苏州这里更多是以经济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20世纪末,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1世纪初,中央又提出振兴东北战略。这些欠发达地区体制同发达地区有15年的差距,观念差距则更多。陈德铭和王珉二人调往陕西、吉林两地说明中央“市场化的决心更加坚定。”
王荣谈“苏州模式”:我们走了一条不同于深圳、浦东的路径
(摘自 央视新闻频道《决策者说》专访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节目文稿)
王荣:在经济发达地区做官,应该讲更有成就感,想做的事也会更多,能做成的事也会更多,但是说到压力,应该讲不管在什么地方当官都会有压力的,对于苏州关注度这么高,这本身也是一种压力。
王荣:苏州是离上海最近的一个城市,上海尤其是浦东的开放,对于整个苏州的对外开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牵引作用,我们正是利用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区域位置和开放的条件。另一句话要说明,苏州人抓机遇的意识特别强。像昆山,当时国家还没有正式批准有什么牌子,当时我们就自费办了第一个开发区。
王荣:胆子大,创新意识强。另外就是要看到政府的服务,现在我们大量的外资企业应该讲也是本身在中国选择,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他们就感觉苏州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政府所提供的市场秩序确实更为理想,这是我们大量外资企业进入苏州一个很好的动力。
王荣:从我们在当地工作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应该跟外资企业、外来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推动的。我们不能把一个外向型经济做大了以后,我们把它看成民营经济萎缩了,可能简单地看70%、30%的比重,可能是有这样一个趋势。比如当时我们没有外来经济的时候,民营经济就是百分之百,来了外来经济,可能就从20%、30%,民营经济的比重下降了,而且外来经济确实就像你所说的,是在政府的推动下,是一种很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实际上民营经济在过去的若干年当中不仅没有萎缩,而且发展很快。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民营企业已经达到了十万家,加上个体工商户这两者的注册资本,去年已经超过两千亿,我想我们搞经济的,包括地方官员都应该知道,这两千亿民营资本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现在最大规模的企业在苏州仍然不是外资企业,是民营企业沙钢,我们去年超过400亿的效益。另外我们觉得外来经济和民本经济,实际上现在所涉足的产业领域基本上是分布在两类,外资大部分应该说集中在新兴产业,尤其像IT产业,在我们一些传统产业或者说一般性的产业,更多的是民营企业,比如说我们的纺织、冶金材料,大部分都是民营经济在发展,像IT这样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都是外来经济在发展,实际上这两点没有冲突,但是难能可贵的是现在我们的民营经济开始转型了,这种转型为什么开始转型?也是因为大量的外来经济进来以后,为他们涉足新兴领域,涉足高科技领域提供了条件,为民营经济升级做了一个很好的推动。
王荣:我们政府的科技部门,现在实际上是怎么来为民营经济服务呢?就是帮他们去找一些科技成果需要转化的,或者说可以转化为现实产品的一些项目。我们的钱总正是在省市科技部门的牵引下找到了中科院,而中科院当时CPU正需要和资本进一步结合,进行生产,两者一拍即合,这样就形成一个现在新的生产芯片。
王荣:苏州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类型,它的资本分配占据的比例比较高,因为高科技产业跟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一样,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厂可能主要是靠工资,但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像这种笔记本生产电脑,显然是那种更有头脑的那种高智商者,他们得到的收入会更多,这样也就涉及到在新的发展阶段怎么完善它的二次分配的一些体制,怎么通过政府的一些公共性的支出来体现富民另一个层面上的提高。总的我觉得说苏州快速经济发展,富民程度不高,我觉得还是缺少对苏州的了解,我们非常欢迎其他地方都到苏州真正去看一看,了解一下。
王荣:苏州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现在在苏州既可以看到2500多年历史积存的文化,我们保存得很好,像苏州的古城,我们的一些古镇,像我们的昆曲等等这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相当丰富。另外一方面又可以看到一些现代的文明,比如说苏州的公园,像我们的昆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样一些经济发展都是和国际完全接轨,体现国际化水平的这样一些经济发展区域。我们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就像双面刺绣,双面绣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大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又能看到不同的方面,我想苏州未来的发展就是如此。
王荣:我想与时俱进应该是苏州人能够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所谓的苏南模式,我们利用了国家逐步放松了市场经济的一些空间,同时我们利用了靠近上海一些工业资源的扩散,所以我们搞了乡镇企业。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搞开放,尤其是搞上海浦东的开放,我们又抓住了机遇,通过工业化的基础,通过我们政府服务的改进,把外资大量引进来,走了一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道路。下一步我们同样还有一个新的机遇如何去抓住,如何与时俱进地推进我们新的发展路径。所以说下一阶段到底是什么模式,我想可能十年以后我们回过头来会更清楚。但是有一点我要告诉你,苏州人从来不会停留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面,我们始终在探索,始终在创新,这是多年来我们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法宝。
王荣空降:叫板新加坡
王荣从苏州空降到深圳,显示深圳官场在原市长许宗衡下台引发的政治地震后,将还有会另一波更大的变动。目前,深圳市局级以上官员的港澳通行证都已被没收,防止他们离开大陆。王荣正式上任后,相信将能稳定深圳官员的“军心”。据了解,自许宗衡和深圳副市长闫小培相继出事后,深圳官员的士气和情绪就相当低迷,广东省政府近日非常关注此情况,昨早又召开了一次“稳定军心”的高层会议。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几天前才在深圳高层会议上提醒深圳官员在加强自律的同时,也要对人心浮动的一众官员加以安抚。除了许宗衡和闫小培外,近期出事的广东高官也还包括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中共广东省原纪委书记王华元等。
学而优则仕的王荣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到深圳市长虽然同属副部级,但消息人士分析,他将更上一层楼,很可能再接替今年60岁的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深圳市委书记属于副省委书记一级。过去几任苏州市委书记,调离苏州即升任省长、省委副书记。梁保华担任苏州市委书记后,任江苏省委书记;陈德铭离开苏州后到陕西担任副省长后再任省委副书记、王珉则到吉林省担任省委副书记、省长。
王荣接任深圳市长后料也将能促进新加坡企业在深圳的投资和合作项目。王荣最近刚参加苏州工业园区15周年的庆典。他也曾访问过新加坡,与新加坡官员多有过接触,对新加坡相当熟悉,由他领导深圳,相信也符合汪洋一直提倡的“叫板新加坡”理念。
王荣简历
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
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该县农村插队劳动。
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考入江苏农学院,就读于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1979年转入恢复的南京农学院,自此连续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研究生期间,主要学习与研究领域为农村资源经济、发展经济的理论与政策。
毕业后留校,继续从事同类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198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89年任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
1990年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助理。
1991年获国家公派留学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荷兰Tilburg大学进修并合作研究。
1992年回国后兼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
1994年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同年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7年调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1998年任江苏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副主席。
1999年同时任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
2000年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2001年6月调任无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2年1月任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年3月任无锡市委书记。
2004年任苏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