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如此,赵忠祥呢?


 

1、罗京如此,赵忠祥呢?

48岁的罗京就这么死了,不是因公殉职,不是抗震遇难,也不是呕心沥血地倒在播音台上,不过是一件极其私人化的事,低调一点是对死者及家属最好的安抚,在我的故乡,他这个年纪这种死法连“善终”都不算。但我们伟大的政党及它的皇亲国戚CCTV偏不,一定要高调,一定要把一个生命“机构化”,让全国民众看到那只手可以伸得多长、覆盖面有多广,愣把一个普通媒体从业人员的葬礼搞得威武雄壮,堪比政治大官员。如果杀鸡是为给猴看,那么把鸡送人是给谁看呢?这一次,我们和全体CCTV在职人员一起集体见证了一次无上的荣光,再次感受到特权的力量。好好干吧,同志们,无论这个国家在别的地方有多黑暗,CCTV的大楼将永远艳阳高照,大裤衩的裆部就算烧焦了也不影响它勃起的功能,只要你们依旧和过去一样,让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怎么念就怎么念,在指日可待的一命呜呼之日,罗京同志就是受恩的榜样。我在想另一个问题:罗京如此,赵忠祥怎么葬?该不会“十里长街送忠祥”吧?那可是比罗京更德高望重的人物、CCTV的开国元勋,且老人家越来越老,随时可能毙命,不能不关心。

 

2、令人头疼的国际化腔调

又和死人有关。法航客机失事,据说其中有一位中国官员,于是有网友揣测此人是否“因公出差”,似乎有点“幸灾乐祸”的心理……围绕这种“幸灾乐祸”,《金陵晚报》引用闾丘露薇的一篇文章质询中国人“人文情怀的缺失”,我的火气有点冒泡,还好,她笔锋一转,更多地在呼吁中国政府需要反思——为何给民众这样一种不好的形象,以至于每次出这种事故民众首先不是表达对一个生命的哀悼而是对某个机构人员的“幸灾乐祸”。那……我就不放厥词了。我烦透了那种泛泛而谈的优美腔调——一个人在生前享受了不平等特权死后却有人要求我们回到生命本原“平等视之”。我最近被陆川的《南京!南京!》搞得颇为神经质,简直像惊弓之鸟,生怕那些在城里见过大世面的“精英”们一回村就指手划脚教育我们——

“张大丫,别杀猪了,城里女人现在都吃蔬菜沙拉,既环保又瘦身……”

“王老汉,甭买煤气灶了,赶紧装个抽水马桶吧,外国人说厕所最能衡量文明的程度……”

 

3、城管的暴力美学

城管到底隶属什么机构、为何如此令人闻风丧胆,至今我也没搞清楚。我印象中的城管每一次出场都很潇洒,颇有点香港警匪片里黑社会的凌厉风范,冷酷,无情,绝决。我个人亲历的第一个城管事件是在北京,当时在国贸地铁站,我正向路边一个卖水果的小贩询问去呼家楼怎么坐车,突然,小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着三轮车就向马路对面拼命跑,仓皇犹如丧家之犬,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巨大的“嘭”,卖水果的小摊贩的三轮车被一辆小车撞得粉碎。我瞠目结舌地看着5秒钟之内发生的这一切,心撒落了一地,像路边滚落的苹果。

在南京遇到两次:一次在二条巷的路边摊吃水饺,吃得太专注,一抬头,发现卖水饺的小摊居然不见了!直到吃完了都没看到摊主,左顾右盼找了半天,终于在60米开外的一个地方看见一辆冒着热气的小推车。因为那天城管的人根本没过来,所以这件事于我还有点幽默况味。另一次和我的湖北老乡有关,她是一个跛足的卖花的老太太,昨天我送完孩子照例在路口找她买玫瑰,看见她只拿着一束百合和几把栀子花站在那里,一问才知道就在十分钟之前她的自行车连同所有鲜花全让城管“抢去了”,她是这么说的。我没来由地想起谁的一本书名,叫“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我感觉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爱的,只有怕,或者恨。我搞不懂向国父叫嚣着“温某某,我爱你”的那些人的“爱”从何而来,但我知道那个被撞得粉碎的北京小贩的“怕”从何而来。

 

4、简约化中国,弱智化中国

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扬言遵循的是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人的主义,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政权模式,当年全套照搬苏联的模式,把多灾多难的国家差点害死。六十年过去了,这片土地轮流成了几个大人物的政治练兵场,人民遭不遭殃看运气。从集权到极权,从理论到现实,一步步,一滴滴,浸透了人民的血泪,这就是泱泱中华大国的基本事实。大人物总想永垂不朽,没思想的也想思想一下,冠以自己的大名,所以掐头去尾搞一段简约标语就成了政治人物的品牌之一,这段愣头愣脑的简约文字通常还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方针和指示,所有官吏靠这个东西考核和晋级,就看你消化得到不到位,放得响不响亮。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以及新出炉的“六个为什么”,我们的治国之道基本上都被简约化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被智障化了的民族,被婴儿化了的民众。背负着太多历史垃圾的我们根本喘不过气来,再听不到真理从容的声音,更找不到别的思想武器,从中学时代起我们就在学习那个和现实生活驴唇不对马嘴的说辞,还要凭它通过所有学历的资格考试。

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体网友、全体农民、全体文青愤青,尤其是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全体大中专院校博导、教授、讲师、学者等知识分子,认真学习《六个为什么》,学精学透学活学以致用,在课堂谆谆教诲,让学生奔走相告。我个人现将学习感想分享如下:

1、                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院校教授们的恢宏解答,具深厚的学术背景而不是“八荣八耻”那样的政治口号,正因为它是知识分子独立的见解而不是政治人物的授意,所以,它显然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毫无愚民企图的。

2、                它能使愤怒青年的愤怒渐渐平息,使想改朝换代的幻想立刻停止,使至今仍含混不清的人们继续含混不清,因为它用铁一样的语言告诉你,这个国家目前所有的政治、体制、经济、法律等都是完全正确且合情合理的,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应该“坚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根据需求再给马克思主义添加新东西,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叫它马克思主义,总之,我们就像一个巨大的水蛭那样粘上马克思了。

3、                即使你是一个大胆刁民,也能从中找到思维的乐趣,用倒立状解读还能醍醐灌顶,体会到“此地无银三百两”之类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精髓,以及党国在青年思想教育上的煞费苦心,拳拳爱意。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完全可以“含泪”阅读,像秋雨一样揣摩大局。

4、                建议佛教界人士——全体住持、全体僧人、尼姑、全体居士等人手一册,暂停早课的念经与祷告,每天诵读《六个为什么》,因为它比经文更能普渡众生。

 

 

 

 

                                                                      2009611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