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算算,我的北京寻访之旅,竟半年有余。
每次行前,我都会在办公室的北京地图上投飞镖,飞镖扎落之处,就是我寻访之地。
半年下来,这张北京地图,早已星点密布,而我的司机老北京常师傅,也载着我满京城地转悠。
可是,北京怎么可能跑得完呢?
半年里,北京城在我的印象里,跑得越多,越会发现北京越来越大,越来越深。
三张大嘴,北京寻访新旅程
前几天和两位朋友花间小酌,讲起这段寻访北京的旅程,想不到竟引得他们跃跃欲试。
这两位朋友,可不是普通人,都是著名的厨艺大师。
一位是拥有“国际食神”称号的张培荣。
培荣兄是地道的性情中人,平日在北京过着潇洒的玩家生活。他是典型豪放派,句句大白话,总是从最直观的角度,把个高难度高抽象的话题,讲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同在异乡为异客,我和培荣兄一见如故。至酒酣,他曾跟我透露过当年他“中国功夫斗洋拳”的厉害。
话说当年,我们的张大师与一众中国名厨参加巴黎国际厨艺大赛,第一轮,中国师傅的中餐作品几乎全军覆没,他是仅存的硕果;第二轮比西餐,他竟第一名胜出,很让老外们汗颜;至第三轮,张大师可就撒开了膀子啦,中西结合创新菜,从3000名选手中仅3块金牌,他获得其中之一,世界餐饮界为他欢呼。
永松兄著作等身:《餐厅厨房管理细节、火爆酒楼新潮菜》、《餐饮营销管理细节》、《酒店服务管理细节》、《开一家火爆酒楼》、《中国现代餐饮成功50例》等等,都是业界公认的力作。
跟张大师的豪爽感性不同,听朱大师讲菜,似清风拂面。他讲话字正腔圆,对各种菜系的体会深刻而精髓,每句话,都似千锤百炼而成。
左手朱大师的理智,右手张大师的情感,加上好吃喜玩的我,想象中的京城美食地图,似乎已经成形了。
酒杯一碰,我的北京寻访之旅又有了新系列——三张大嘴,品味北京。
我把这个新的旅程,定名为“三口品北京”。
用段子点菜,拿故事下酒,其味也臻臻,其乐也融融!
第一站,淮扬菜
古老而新潮的北京城,巨大的包容性汇聚四方追梦精英,海纳四海美食,滋养游子肠胃,抚慰思乡心灵。
在这座城市,无论你来自何地,街头坊间,酒店餐厅,总能找到适合你口味的美食。
为了给“三口品北京”启程,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
淮扬菜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由她唱主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3月份,我和美国的电影投资人吃饭,老先生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能不能吃淮扬菜?
淮扬菜总是国宴的首选,应该算是最“上得厅堂”的美食了。
爱吃的我,每到思念南方菜的时候,也会隔三差五,安安静静吃上一次淮扬菜,非常享受那一种有滋有味的悠然从容,从每一道精美的菜肴里升腾而上,浸润身心。浮躁社会里,历史悠久的淮扬菜,真是一口清醒怡神的好味道。
基本上,大师们都认同,地道的淮扬菜发源自淮安和扬州。当时淮安菜品种较多,但是味道稍显粗糙;扬州菜品种不多,但做工精细。两源相比,淮源稍强,所以称为淮扬菜系。
淮安、扬州毗邻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到隋唐,大运河为淮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至清,两淮富庶,盐漕运输的枢纽地位,使扬州雄踞东南美食中心宝座。当时两淮盐商与河务官员豪甲天下的饮食消费,是淮扬菜发展的一大因素。
在北京,哪里能品尝到地道的淮扬菜?
两位大师极力推荐“淮扬村”。
于是,炎炎夏日的周末傍晚,推却一切繁琐应酬,直奔就近的东城区和平里大酒店,酒店里深藏着一家“淮扬村”。
淮扬村地道也低调,我们去的这家,安安静静躲在和平里大酒店的一角
三口说淮扬
找一包间悄悄落座,慢慢点菜。
但是两位大师还是惊动了店家,淮阳村的主厨赶来作陪,大家志同道合,便话由菜出,你一言,我一语,滔滔不绝。
当年周总理不仅将淮扬菜钦点入开国第一宴,还时常用淮扬菜“眉毛丸子烩海参”、“平桥豆腐”等款待国际友人。而他本人,更是对淮扬菜不离不弃,一生喜爱,淮扬菜口味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又有北方菜的咸、色、浓,几乎每道菜,对原料都有严格选料要求。
朱大师浪漫地说,淮扬菜滋味醇和,咸中微甜,有椒盐、麻辣、蒜泥、糖醋、酱香、五香、糟香、酒香、腐乳香、荷香、蜜甜等十多款口味,只是略淡一些,“犹如水墨画一样”。
然而,这两位都建议我今天慢吃菜,多看菜。这是怎么说呢?
张大师说,有种说法叫“味在四川,刀在淮扬”,每一道淮扬菜,都是艺术品。扬州自古就有“三把刀”(厨刀、剃头刀、修脚刀)之说,厨刀居“三把刀”之首,可见厨师拥有精湛娴熟的刀工技艺。
如此精致的菜肴,当然要细细品。八大菜系中,淮扬菜可以说是最“雅”的菜系。
淮扬菜出神入化的刀工
朱大师开始如数家珍:《四书》中就说,文人、园林、饮食,支撑起了淮扬菜的文化架构。园林是依托,文人是主体,饮食是对象。
扬州城本身就是园林城,酒馆茶肆也多幽静淡雅。据他考证,以前文化人雅集,有酒一壶,烫蒲包豆腐干一碗、肴肉一盘,熏鱼上碟,白汤鸡丝面条如数,渐渐发展成以诗文为主导的茶会或酒会。
饮食是对象。淮扬菜因为与文人的亲近,荣幸地被骚客们从食苑领进了文苑。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流泽世代,大大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文人是主体。文人是淮扬菜走上巅峰的催化剂。苏东坡和欧阳修在扬州时,曾大宴宾客,挥毫万字,为淮扬菜系带来文学血液。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东坡先生的这首《扬州以土物寄少游》,简直就是淮扬菜的历史文献,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都是淮扬菜中的经典。
在一派诗意的想象中,几样精致小碟上桌。一旁服务员柔声道:各位请慢用。
三口品淮扬
有了之前这些掌故的铺垫,眼前晶莹剔透的美食,更显香醇。
朱大师说,冷盘也是淮扬菜的一绝,现在北京的上等淮阳菜馆,在保留原有高超冷盘技术的同时,更注重食材的科学配比,所以现在,扬州菜的冷盘菜,大都色艺双绝,营养合理。
我看一眼身边的张大师,他那火眼金睛,似在细细审查每一道菜点。果然,他跟我说,淮扬菜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刀工拼摆难度极大。
张大师评价:这里的冷菜功夫了不得
清淡爽口的冷菜过后,来真格的了。
一道道漫着香腾热汽的主菜,纷纷上桌。每道菜,几乎都有着超过500年的历史。
两位大师的鉴别品尝之功力可谓登峰造极,观色识料,原料来自哪里,采用何等刀工,配以何种佐料,煨炖煮蒸炒炝需要几时,竟一说一个准,让那唐总厨屡竖大拇指。
如此,满桌丰盛,边品边谈,不知今夕是何年。
不多赘述,向大家精选几道淮阳菜。
清炖蟹粉狮子头
清炖蟹粉狮子头,是扬州著名的三头宴之首(另两宴为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曾是开国第一宴的主菜,也是周总理生前最喜欢的一道菜。
朱大师说,这清炖蟹粉狮子头,也叫“葵花肉”。
当年隋炀帝下扬州,到葵花岗旅游,没有观赏到琼花,败兴而归。
御厨巧思,为讨皇帝高兴,特烹制一道“葵花献肉”,炀帝果然吃得龙颜大悦。因为这大肉丸子,论刀工、火候、配料,都是极品。
张大师今天也吃得高兴,他一口干下杯中酒,将这殿堂级淮扬名菜的做法,向我透露起来:做狮子头,要选用肥瘦四六开的五花肉,手工切成石榴丁状,再加马蹄、大闸蟹肉、虾籽,混入其中,这可以起保鲜作用。蟹黄是后期改良的做法,镶嵌其上,增添风味。小火慢炖两到三小时。因为肥肉中的油被煮出来了,所以肥肉凹进,瘦肉凸出,活脱脱一个狮子头。
吃狮子头,最好用汤勺舀着吃,因为这时的“狮子头”早已酥烂,一勺汤,一勺丸子,滋味无穷。
品尝一口,果然滑而不腻,清爽又不失醇香。
软兜长鱼
长鱼就是黄鳝,这是淮安人的叫法。那么软兜是什么呢?
大师告诉我,这里有三种传说:一,早年作坊小,锅也小,杀鳝鱼时怕其逃窜,就拿个布兜或网兜兜住,在放进滚开水中烫;二,长鱼做得后,拿筷子从中间夹起,鱼身两端自然下垂,好像小孩的肚兜;三,早年间当地人请客吃饭,客人面前总有三样东西——筷子一双,汤勺一个,小杯一只。长鱼好吃,但是油汁容易溅到桌上,难免吃相难看。这种时候,总有聪明人出妙招,一手夹起肉条,另一手用小勺接住肉条底端,兜而食之,仪态万方。
朱大师说,淮安当地人精于做鳝鱼,曾以黄鳝为原料,经过煎、炒、烹、炸、爆、烧、煨、焖、炖、火靠等方式做出108道菜,白菜百味,一菜一格。
而张大师现身说法,亲传经验。制作软兜长鱼,必须精选笔杆粗的细黄鳝,活汆水,用竹刀剔骨,取其净肉,加蒜黄、蒜片爆炒而成。
品尝时,可以先尝原汁原味,再略蘸镇江香醋,可以品尝出三嫩:软嫩、滑嫩、活嫩;三香:蒜香、醋香和淡淡的白胡辣椒香。
平桥豆腐
熟悉淮扬菜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道名菜。这个菜出自淮安平桥镇,曾经还是满汉全席的入选菜。传说乾隆帝下扬州,路过平桥镇。大财主林百万大宴迎驾,在做烩豆腐时,加入大量鲫鱼脑,乾隆食后赞不绝口:此乃天下第一鲜也!
想想久居深宫的皇帝们,也真是不容易,每到富庶的江南,总会在吃喝享乐之事上,屡屡被耳目一新。
张大师介绍,这个菜看着家常,其实大有考究,选用嫩豆腐切成一致的菱形小块,加入鸡汤、鲫鱼脑、鸡肉丁、香菇丁、笋丁及香菜,慢火制成。
这平桥豆腐还有个特点:端上席来,不怎么冒热气,这时千万别贪嘴一口吃下,豆腐其实很烫。瓷锅里的勺不起,热气就不起,勺起,气也起。
心急,哪样的热豆腐都吃不得。
鲜啤羊肉
这个是“淮扬村”的自家特色菜,一承淮扬功底,是老北京“葱爆羊肉”的改良菜。新近被评为“中国名菜”。
饭店的主厨跟我们介绍,做这个菜,要选羊里脊肉,用淮扬菜的刀法,快刀成片,然后用“淮扬村”自酿的鲜啤酒上浆,滑油。对于大葱的选用,也独特,只用大葱的第二、三层,改刀成单片的菱形,再与上浆之后的羊肉爆炒而成。
这创新风味的羊肉,外焦脆,里鲜嫩,齿颊萦绕淡淡的啤酒香,羊肉的膻味却一点没有。
张大师显出他的神工,把这菜的料、功、序,全部说得精准,还和主厨当场探讨起来。大厨间微妙的“切磋”,自然妙趣横生。
三口荐淮扬
一顿饭吃得兴味盎然,末了大家都有些微醺。我因一路惦记着博客,还算清醒,执意要两位大师各自推荐名菜:
张培荣推荐 朱永松推荐
蟹粉狮子头 淮扬狮子头
水晶芦苇炒虾仁 大煮干丝
平桥豆腐 盐水鸭
鸡火煮干丝 平桥豆腐
大戗马鞍桥 蒲菜茶撒
下面关键的步骤来啦,大师揭秘一道名菜的做法:
今天亲自演练的是:
大煮干丝
大煮干丝源自扬州“九丝汤”,刀工与程序,都是淮扬菜的典范。
一片厚度1厘米左右的扬州白豆腐干,要切成18到24片才能用来煮干丝,切丝如发;而姜丝每根则要细如棉线,“姜丝可穿针”。
用干丝外加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烹调而成,有时还外加海参丝、蛭干丝或燕窝丝。豆腐干本身味薄,必需借用滋味鲜醇的鸡汁,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
做法:
(1)扬州大白干成细丝,放入沸水钵中浸烫,沥去水,再用沸水浸烫二次,捞出沥水。
(2)锅置火上,舀入熟猪油,放入虾仁炒至乳白色时,倒入碗中。
(3)锅中舀入鸡清汤,放干丝入锅中,再将鸡丝、肫、肝、笋放入锅内一边,加虾子、熟猪油,置旺火烧15分钟,待汤浓厚时,加酱油、精盐。加盖再煮5分钟,后离火,将干丝装入凹盘中,腕、肝、笋、豌豆苗分放在干丝四周,上放火腿丝,撒上虾仁即成。
如今,大煮干丝没有固定程式,好吃不好吃,考验的,是做菜人的心思。
从淮扬村走出,已经繁星满天,味蕾与肚肠的双重享受,让人觉得四周暗香浮动,十分受用。
我想起张大师席间讲的一个小故事。
他这位周游世界的食神,烹制美食无数,但是,他心中最好的美食,却是老母亲做的红烧全鱼。小时候,他就奇怪,母亲把鱼放进锅,就把鱼忘了,出来忙别的活,可就是奇怪,每次都不会把鱼做焦掉。
现在每次回上海老家,为尽孝心,他不停为母亲做菜,浑身冒汗,不亦乐乎。但是,就这道红烧鱼,他一定不敢做。
做菜是用心的,体会到这个的人,做菜手艺一定差不了。
新的北京之旅,即将启程!
那么,我们的美食之旅,就是找北京各种味道的旅程,这各种味道里,若能读出各样心意,那么这上路的期待,便更加深了一层。
我对路边飞掠过的景物说,北京,我们新的约会开始了。
几点备注:
1/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性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
2/ 本次互动接受读者多次中奖;
3/ 为确保读者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
4/ 如中奖读者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5/ 如果中奖评语者为匿名用户,则奖品自动转由下一位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语的读者领取;
6/
7/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博主个人网站:www.jiayunfeng.com
公司网址:www.dnjpr.com
邮箱网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