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专门把钱留着炒新股


【嘉宾主要观点】

  1.这个位置恢复IPO 说明管理层有信心

  2.没有一级市场上的牛市行情很容易崩盘

  3.中国建筑首发可能性不大 应先发券商股

  4.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的加盟 给了券商板块再次炒作的理由

    5.关注跟国际大宗商品相关的原油、有色和黄金股

  6.没有必要专门把钱留着炒创业板和新的IPO股

  主持人:吴丹(金融界股频道)

  嘉宾:郝智明(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

         徐一钉(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首席策略分析师)

  主持人:解读热点,评说股市,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迎接IPO重启,再铸辉煌的系列活动。近期成交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同时市场的活跃度也有所下降。随着IPO重启的日益临近,究竟怎么看IPO对二期市场的影响?本期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了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吕总立新先生,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徐一钉先生。

    这个位置恢复IPO 说明管理层有信心

  主持人:据媒体的报道,监管层日前已经确定了新股发行日期表,将在25日之前,新股发行启动将在6月25日之前开始,对此二位是怎么看的?

  吕立新:新股在暂停了大半年之后终于要启动了,投资者都喜欢把新股启动简单的用利空或者利好来对它进行定性。如果从静态来看,分流二级市场的资金来看确实对市场是利空。但是如果一个长期没有IPO,没有一级的市场也是有缺陷的,也是一个不完善的市场。大家都期望在没有新股发行的情况下来一个牛市,这也是短暂的,也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正是因为一级市场启动了,IPO从非上市企业里面挑选一些优质的蓝筹公司充实到二级市场来,才为二级市场注入了活力,我们的牛市才会走得更长,更坚挺,更有内容,更有基本面的支持。脱离一级市场的二级市场,单纯的牛市或者是熊市都不存在的由于有蓝筹股的上市,提高了二级市场里面的蓝筹股的份额,由于它们的业绩比较好,对于提升整体估值水平是有帮助的,这个角度来讲是一个利好。

  徐一钉:应该说IPO恢复早就应该到来,因为毕竟从1600多点以来逆转已经很大了,今年年初的时候大家有过一个预期,在两会结束以后可能恢复IPO的发行,但是回头来看,管理层更多考虑到市场的一些因素,曾经有一种说法说创业版推出是8月份,从目前来看,恢复IPO或者推出创业板的时间比以前提前,反映了两个问题。

  第一,在这个位置恢复IPO管理层是有信心的,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市场波动。

  第二,最近谈风险的比较多,包括最近的银监会主席曾经在一个论坛上也有过这方面的表述,在考虑到现在新股恢复发行的时间比原来预期的要早,也可以认为随着市场的连续涨幅看大,管理层在目前的位置,新股也想给市场降下温。

    没有一级市场上的牛市行情很容易崩盘

  主持人:IPO重启是否会给股市造成大跌?

  徐一钉:刚开始市场上涨的信心不是很足,延后IPO的发行给市场更多信心,现在来看市场信心还是很足的,同时目前无论是全球还是全国都是面临着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在这个背景下推出新股发行,我想恐怕过一两个月来看对市场的影响性不是很大。

  吕立新:现在我们的行情,特别是一季度以来,上半年的行情,大家有一个共识,定性了资金链推动的行情。启动了新股之后,短期来看确实有一部分资金退出二级市场追求一级市场的收益率,短期内会有一定的资金链流失,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刚才已经谈到了,启动IPO之后是有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加权平均业绩的,有利于提高它的估值水平。牛市行情最根本的要回到以基本面支撑,以业绩支撑的轨道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长期来看又是利好。短期内可能在二级市场造成顶的资金链影响,但是影响是微弱的,短期的,局部的,从长远来看及基本面的经过来看它是有利于支持长期看好的反弹行情,有利于市场发展的。

  任何割裂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观点和期望都是要落空的,建立在没有一级市场上的牛市行情是不会长久的,也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崩盘的。

    中国建筑首发可能性不大 应先发券商股

  主持人:中国建筑的融资是最高的,有预测,中国建筑有可能成为首家上市公司,二位怎么看?

  吕立新:中国建筑定位是一个大盘蓝筹。这个选择我认为反映的管理层一定的思路,应该是有一定的用心良苦,在首推恢复IPO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上大盘蓝筹,一种是上小盘绩优的。启动IPO都是一些质地比较好的公司,要么比较大,要么比较小的。如果推出大蓝筹,我觉得从估值的角度考虑的筹码更多一些。如果是推出小蓝筹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些中小盘的绩优股也是有道理的,它对于二级市场的失血也会造成的小一些。比如说从二级市场吸引的资金规模会小一些,无论选择哪种都有积极的一面,我们要多看积极的一面,少看消极的一面。我认为是先发大盘股好,因为资金推动的行情已经持续了半年,急需一个转换得成功。只有这个转化成功之后百能确认是反弹,是反转行情,才能向更高的高点迈进。如果转换失败了,我们又会回到一年前或者上一轮的熊市,反弹意味着夭折了。

  现在启动老百姓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认为事实也将会证明它对二级市场影响是小的,大家可以看,可以两个月以后回过头来看。

  徐一钉:应该说现在恢复IPO先发什么股票有三个选择。

  第一,中国建筑。

  第二,光大证券,招商证券。

  第三,创业板的小股。

  我认为从目前来看,我倾向于可能是一个绩优的大盘股,但是好象第一支中国建筑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这块来讲,事隔这么长时间恢复新股发行,第一个推出更多还是要考虑成功。首先这个公司推出以后是成功的,而且市场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样为以后的一些新股发行做一些铺垫。如果发得太小的,容易被市场炒作太厉害。我倾向于类似于像光大证券、招商证券这样的,而且券商板块在A股市场当中也是很大的板块,如果推出了这样的证券股,本身A股市场当中已经有了规模,如果被上市以后热炒的可能性就比你推出一个小公司,在A股没有太大的可比性,这种被热炒的可能性会降低。

  吕立新:你说的第一个要上中国建筑是有疑问的,并不是像媒体上宣传的那样,也有可能是中小盘的。中小盘的非常有可能,因为监管层考虑到一下冻结的资金,他不希望一下冻结太多。

  主持人:无论是大盘股小盘股对于市场的意义是不同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徐一钉:实际上发多大的股票对市场影响,我觉得并不说很大,在这个之前可能有6次停了,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其中有两次好象是停得时间比较长的,但是这些最后恢复IPO的第一支股票上市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并不是很大。在这个问题上管理层会做一些充分的准备。

  主持人:上次发的就是中小盘股。

  吕立新:现在看也不小了。

  徐一钉:当时是市场低迷稍微好一点发的,这次情况不一样,这次等于是1600的水平到了2700,2800的水平,而且本身现在市场能量也很大,每个月的解禁股规模也不小,存量的大小非也很大,再加上流动性的问题,应该说如果要是想上市以后到市场的稳定,别被上市以后被热炒,一个比较大一点的蓝筹股,大盘股可能更为合适。

    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的加盟 给了券商板块再次炒作的理由

  主持人:这次让市场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券商股却例外,为什么券商股不跌反涨?投资者应该怎样看这个现象?

  吕立新:我没有觉得重启IPO对二级市场构成很大的压力,更多是心理上的。再说现在二级市场看2800多点喊了这么长时间才跌了几十个点,还不到5%,10%就差得更远。这个市场喊得很害怕,但是本身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害怕。

  从券商股的表现来看,重启IPO呼声比较高的是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他们加盟这个板块以后,这个板块的市值一下扩大了不少。再加上一季度以来券商板块的二级市场的反映滞后于大盘,并且从券商股的业绩来看,从一季报就可以看出及一季度二级市场的成交量大幅放大,以经济业务为主的券商板块的佣金收入是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加的,市场的平均水平,有统计数字比去年日均交易量翻了一番还要拐弯。所以大家对券商的业绩有一个好的预期,大家认为二季度要炒券商股,但是没炒起来。半年报马上要出来了,借助这次IPO,一个是半年报的业绩分配方案,另外一个是加上重启IPO里有两支相对大一点的,也不是最大的,像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要加盟进来,这两个正好给这个板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炒作的理由。一个是从业绩来看,一个是从时机里看都是有理由,有更大的不涨的涨幅。特别是在银行股,银行股最近两周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券商股跟在银行股的后面,应该迅速的跟进,因为都属于金融股。

  徐一钉: 券商股我觉得刚才吕总也说了很多券商,现在券商相对来讲业绩更为明确,以前没有投行的时候顶多就是定量增发,没有IPO。另外自营都比较谨慎,控制风险比较好。更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佣金收入。可以看到4、5月份,特别是6月份很明显两个市场的交易量在下降。现在2000个亿,两个市场加起来一天想达到2000个亿不是很容易了,最近都是2000亿以下。这样对于券商的佣金还是受一定的影响。

  曾经有个说法,中信证券乘以100可以预计未来市场的位置。当时市场不是很高的时候,中信证券是24,现在是28,这个是挺有意思的。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券商当中,有很多板块有一点差异性在哪里?它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公司,要想把它卡看清楚无外乎是佣金,投行收入。现在的市场大家好象更偏爱业绩看不清楚的公司,不是一般的专业人士能看得清楚的。作为券商来讲,作为一个不是专业的人士,本身是一个证券投资者老的投资者都能感觉到券商的业绩怎么样,它对于市场资金会吸引来会受追捧,但是它的向上的弹性,向上的爆发力,比起题材类的来说是差一些。他的业绩是大家可以预期到的。

    关注跟国际大宗商品相关的原油、有色和黄金股

  主持人:哪些板块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品种?

  徐一钉:我个人的观点,似乎对我的吸引并不是很大。比如说有一些创投已经跟一个甘蔗被人嚼过很多次了又被人拿起来嚼嚼,因为已经很多次了,它的边际效应在下降。恢复IPO以后大家是不是又想到了券商?恢复IPO以后券商的节奏管理层会控制。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相对来说收入还是有限。这方面可供大家想象的空间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可能重启IPO最起码对我来讲,我觉得吸引力不足,可能更需要挖掘将来上市的这些公司当中有没有很值得你关注的公司,但是这样的公司,我想在未来上市公司当中的数量不会太多。

  现在在目前的位置我觉得也比较尴尬,上涨缺少流动性,跌下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不是很理想,实际上是一种博弈。博弈状态下大家更需要关注一些板块,这些板块的一些因素是受外界影响,比如说跟国际大宗商品相关的公司,比如说原油、有色、大宗农产品或者说黄金等等这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对于国内相关公司也是有影响的。这类公司的弹性会比较好,它跌的可能跌得很快,涨的时候随着海域市场大宗商品反弹,它也往上弹。

    没有必要专门把钱留着炒创业板和新的IPO股

  主持人:许总提到了创业板,我跟很多分析师和投资者赖的时候,得到都把钱留着炒创业板。

  徐一钉:中小板上市的前8支股票,琼花这些第一浦发行的股票,上市的第一天勇敢的投资者可能都后来有过一段痛苦经历。当大家都看好一个公司机会的时候,这个机会可能相对来讲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大,反而会成为一个陷阱。

  主持人:有像中石油?

  吕立新:有点像。IPO重启我觉得没有一个理论去支持它跟哪个板块有什么关系。最近要深光大证券的,券商板块炒一炒。下次要炒其他的行业可能能带动相关的行业板块。IPO重启有一个话题是创业板,创投概念,分析师们已经把板块的内涵和外延边界划分得很清楚,有上百支股票都有这个概念,并且时不时翻出来炒一番。

  投资者在炒这些概念、题材、抓住这些时机的时候,时间点上是不太好把握的。大家都说创业板要推出来,但是真正明确的时间表好象还不够明确,都说是8月份以后,到了8月份有可能再推迟2个月,这种可能性都是非常大的。待IPO重启的同时,大家更有必要去拿一些按我们惯常的思路,一条主线是有补涨潜力的,一种是有故事的,但是有故事的永远是炒作的题材。什么新能源,央企重组这些概念可以去做。但是没有必要专门把钱留着炒创业板,新的IPO股。等它出来你再卖出你的股票当日去炒也是可以的,现在资金划转非常方便。把这个股票卖掉买另外一只股票,T30是可以实现的,没有必要把钱留出来等两三个月。除非你任何二级市场有下跌的行情。

  徐一钉:创业板推出以后管理层也一直在考虑怎么限制或者是监管创业板公司上市不被市场恶炒。一旦出现的话会有一些措施。

  主持人:大家认为应该卖出股票购买新股吗?

  徐一钉:我同意吕总的观点。

  主持人: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么做是没有必要,那么市场的回土压力是不是很大?

  徐一钉:市场没有这种压力。

  吕立新:新股重启有一个叫做打新股的收益率,就跟二级市场炒作差价的收益率有一个比较问题。这个收益率我的同事昨天刚完成一篇分析报告,试图测算一下IPO重启之后打资金,当然要把资金成本算进去的收益率。我们测算的结果一个是百分之一点几,一个是百分之五点几。它跟二级市场相比,如果二级市场是高手的话,它没有什么优势。1%更没有优势,5%的话,高手可能一个礼拜就搞两个涨停板可以搞到。我也不赞成投资者专门打新股,当然打新股没有风险,没有风险也是假定它在一上市有一个很高的涨幅前提下,到最后肯定还是有风险的,何况资金还是有成本的。因为现在证监会的政策是要向散户倾斜,所以你有资金打新股的收益率也有折扣的。如果你用银行贷款打新股的话,那边还要支付利息,这边的收益率拴上资金成本收益率还不是很高,有可能是赔钱的,有可能综合收益率低于银行贷款的利息。我不太鼓励投资者把勤囤积起来打新股,打了两次以后发现还是赔钱的你就不打了。证监会也研究过所谓的边界,让你占点便宜,但是不会太多的。我们这个研究报告也是归我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自营部门,因为有时候他们对二级市场缺乏信心就想打打新股,比较一下收益需是什么样的衡情况。

  当然假设前提是不现实的,比如说一周发几次,每次有多大的盘子,还要假设一级的发行价和二级市场第一天的定位价,有一个多大的升幅,这都是人为测定的,这样才能测算收益率。

  主持人:谢谢二位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结束的,谢谢吕总和徐总的精彩解读。